来自新疆的阿合买提,在第二周就遇到了瓶颈 —— 当仙压提升至 2 倍时,他的膝盖开始发软,站桩不到十分钟就无法坚持。郑蓉看到后,没有让他强行坚持,而是教他 “分压法”:
“将仙压引导至双脚,通过脚掌与地面的接触,将部分仙压导入地下,就像草原上的马蹄,能稳稳扎根在地面。”
阿合买提按照方法调整,果然感觉轻松了不少,站桩时间也逐渐延长。
到第 30 天,当仙压提升至 3 倍时,90% 的学员都能坚持站桩一小时,身体对仙压的承受力较最初提升了两倍。
来自河南的李青,甚至能在 3 倍仙压下缓慢行走,她兴奋地对叶尘说:“现在再感受最初的 1.5 倍仙压,感觉像没背东西一样轻松!”
3. 灵韵疏导课程:化解 “灵韵过浓” 危机
昆仑巅的高浓度灵韵,对学员们来说既是 “宝藏” 也是 “负担”——
灵韵过浓会导致体内灵韵淤积,引发丹田胀痛、经络堵塞等问题。
为此,苏瑶每天都会开设 “灵韵疏导课程”,教大家运用 “清灵诀” 疏导体内多余的灵韵。
来自澳门的梁姨,在凡界习惯了低浓度灵韵,初到昆仑时,丹田胀痛得几乎无法入睡。
苏瑶教她用 “灵韵分流法”:“将多余的灵韵通过指尖导出,融入周围的灵韵环境中,就像打开水库的闸门,让灵韵保持流动。”
梁姨按照方法练习,每天睡前疏导一次,三天后,丹田胀痛的症状就彻底消失了。
30 天的疏导课程结束后,所有学员都能熟练掌控体内的灵韵,不仅能吸收高浓度灵韵,还能将多余的灵韵合理疏导,再也没有出现灵韵淤积的情况。来自香港的陈健明,甚至能将多余的灵韵转化为 “灵韵护盾”,在训练时保护自己不受碰撞伤害。
第二阶段:进阶能力培养(中间 40 天)—— 灵韵运用、团队协作、环境探索
经过前 30 天的基础适应,学员们对昆仑巅的环境已有了初步掌控。
中间 40 天的适应性活动,难度进一步提升,重点培养学员们的 “灵韵实际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和 “昆仑环境探索能力”,为后续的分组建队打下基础。
1. 灵韵实操训练:从 “基础操控” 到 “简单应用”
这一阶段的实操训练,不再是单纯的功法修炼,而是结合昆仑巅的实际场景,让学员们运用灵韵解决问题。
例如,在 “灵韵破冰训练” 中,学员们需要运用 “灵韵融冰诀”,融化训练场上的冰层,露出下方的灵韵晶石;
在 “灵韵搬运训练” 中,需要用 “灵韵托举术”,将重达百斤的灵韵矿石搬运到指定位置。
来自山东的壮汉张强,在灵韵搬运训练中表现最为出色。
他体质强健,灵韵操控力也强,能轻松用灵韵托举百斤矿石,还能控制灵韵平稳移动,误差不超过半米。
可来自浙江的学生林晓,却因力量不足,多次让矿石掉落。苏晴看到后,教她 “灵韵借力法”:
“借助周围环境中的灵韵,像给灵韵托举术‘加力’,让搬运更轻松。”
林晓按照方法,果然能顺利搬运矿石,还能在搬运过程中调整方向。
40 天的实操训练结束时,学员们已能熟练运用十余种基础灵韵术,从融冰、搬运到修复、探测,灵韵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不少学员甚至能结合自身特长,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灵韵运用方式 —— 来自新疆的买买提,擅长用灵韵灌溉,能在训练场上快速培育出灵韵植物;
来自西藏的次仁,则擅长用灵韵探测,能准确找到隐藏的灵韵晶石。
2. 团队协作任务:在配合中提升默契
昆仑巅的修炼不仅需要个人能力,更需要团队协作。
中间 40 天里,叶尘九人设计了多项团队任务,例如 “灵韵阵法搭建”—— 需要 10 人一组,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出 “基础防御阵”;
“灵韵物资运输”——20 人一组,通过接力的方式,将灵韵物资从适应区运往昆仑深处的训练基地。
在 “灵韵阵法搭建” 任务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来自河南的陈默,擅长阵法设计,负责规划阵眼位置;
来自上海的张颖,心细如发,负责摆放灵韵晶石;
来自新疆的阿合买提,力量充足,负责固定阵法框架。
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防御阵搭建,比规定时间提前了十分钟。
可也有部分小组因配合不当,多次失败。来自香港的皮埃尔所在的小组,因成员意见不统一,阵眼位置改了三次,导致任务超时。
叶尘看到后,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引导他们:
“团队协作不是‘谁听谁的’,而是‘谁擅长什么就做什么’,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提高效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带着八位嫂嫂流放请大家收藏:(m.20xs.org)带着八位嫂嫂流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