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下方群情振奋,赵佶知道这个概念被接受了。他趁热打铁,抛出了第二个,也是更为重大的决策:
“既然此法可行,那么,再将汴京城内的军器监、弓弩院、东西作坊、斩马刀局等所有军工产业,分散各处,管理不便,协同困难,已不合时宜!” 赵佶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朕旨意:即日起,由工部、枢密院、皇城司协同,将汴京城内所有军工作坊,包括其匠人、设备、库存原料,全部迁移至京西将作大营!”
此言一出,连李纲都震动了。这可是将整个帝国的军工核心,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集中!
“陛下,迁移民间作坊尚可,然军器监等乃国家重器,全部迁移,工程浩大,且汴京防务……”苏启明有些担忧。
“汴京防务,自有殿前司诸军!”赵佶打断他,“将作大营有三重关卡,皇城司与禁军共同把守,比散落在汴京城内,更利于保密与防护!集中于此,物料调配便捷,技术交流畅通,更可统一推行‘分段专作法’!朕要的是效率,是产能!散兵游勇,如何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国战?”
他目光锐利,扫过众人:“此事,由李纲总揽协调,苏启明、宇文恺负责接收安置,梁师成负责迁移途中与安置后的安全警戒!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年前,朕要看到汴京军工,在此地整合完毕,所有产能,给朕拉到极致!一切为年后收复燕云,让路!”
“臣等遵旨!”
赵佶接着又话锋忽的一转:“然,正如诸位主管所言,产能之瓶颈,在于材料、匠人、场地。若各部能下定决心,倾力投入:工部牵头,联合户部、皇城司,全力保障石炭、矿石、牛筋、皮革、硝石等物料供应;吏部与各坊协同,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培训熟练匠人,许以厚禄;同时,择地扩建火药坊、铁监等重要工坊……臣以为,全力运转之下,半年之内,整体产能翻倍,并非不可能!届时,方有底气言‘保障’二字!”
赵佶说罢,霍然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全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朕要的,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全力以赴!”
“苏启明、宇文恺!”
“臣在!”
“着你二人,联同各坊主事,十日内,拿出各坊产能所需钱粮、人力清单,直报于朕!”
“臣等遵旨!”
“李纲、张克公!”
“臣在!”
“协调户部、枢密院,依据将作大营所报清单,优先调配一切资源,不得有误!钱粮、物料,若有短缺,唯你是问!”
“臣遵旨!”
“梁师成!”
“老奴在!”
“皇城司技防司,加强对各坊,尤其是火药坊、千里镜制作之保密监察,同时协助工部,解决物料调配中可能遇到的阻碍!”
“老奴明白!”
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将作大营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巨钟,即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开始运转。赵佶看着眼前这些即将肩负起帝国战争机器运转重任的臣子和匠人们,沉声道:“诸位,尔等手中所出,关乎万千将士性命,关乎国朝兴衰!朕将倾国之力支持尔等,望尔等亦能竭尽所能,助朕,助大宋,铸就克复故土之基石!”
“臣等(卑职)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众人轰然应诺,声音中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一丝兴奋。他们明白,这将是一次彻底改变大宋军工生产模式的壮举。
“具体迁移与整合细则,尔等下去后立即商议,商议好后便将章程呈报于朕。”赵佶最后吩咐道,“记住,燕云之战,不仅前线将士在准备,尔等在此处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产能的提升,都是在为最终的胜利,添砖加瓦,铸造基石!大宋的锋芒,需由尔等率先砺出!”
当夜,赵佶宿于将作大营的行在。白日里“分段专作”与军工迁移的宏大规划在脑中盘旋,兴奋之余,看着窗外朦胧月色下琉璃工坊方向隐约的反光,他忽然想起了另一件足以改变人们认知的器物——镜子。
此时的宋人,所用铜镜虽已工艺精湛,但照影终究模糊昏黄,且易氧化失真。既然纯净透明的琉璃已然制成,那么清晰如真的玻璃镜,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他当即唤来梁师成,备好纸笔,就着烛光,开始写写画画。他回忆着银镜反应的大致原理,虽无法精确到化学方程式,但关键步骤却清晰无误:需要极为平整光滑的玻璃板,在其一面覆上用硝酸银溶液在还原剂作用下析出金属银银层,最后加以保护。他将所需要最纯净的琉璃板、尝试用锡箔或银粉、以及可能需要“硇砂”即氯化铵等物参与反应的材料、大致流程即清洁琉璃、附着银层、防止氧化一一勾勒描绘,虽显简略,却指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向。
第二日一早,赵佶便将这叠满是图示和注解的纸张交给了宇文恺。
“宇文卿,琉璃通透,可观外物。然,若能使其如静水,将人影清晰映照于内,毫厘毕现,该当如何?”赵佶指着图纸,“此乃朕设想的一种‘银镜’制法,你与孙妙手依此思路,先行试验。初期不求大,先制一小块成功即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宋骑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