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六年二月初五,汴京西郊演武场。
晨曦初露,凛冽的寒风掠过广袤的原野,却吹不散此地凝聚的冲天肃杀之气。赵佶已移驾军中,此刻他卓立于高大的点将台上,一身玄甲,猩红披风在身后猎猎作响。他的目光,如同盘旋的苍鹰,扫过台下那片浩瀚的、由钢铁与血肉构成的森然丛林。
放眼望去,九支大军(龙骧、振武驻守真定未归)依照北征行营参谋司全新的规制,已完成了彻底的整合与列阵,其严整程度,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一次阅兵或集结。
不再是以往兵种混杂、各自为战的松散阵列。只见:
最前方,是三个厚重的步兵方阵。士卒们皆着新式铁扎甲或皮甲,手持长矛如林,腰佩斩马刀,背负步弓或神臂弩。他们按“军”为单位,分为“虎翼”、“鹰扬”、“捧日”三大块,每一块内部又细分为枪矛阵、刀盾阵、弓弩阵,层次分明,静默如山。尤其是“捧日军”前列,那数百名身披“步人甲”、如同铁塔般的重步兵,更是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步兵两翼,是机动与打击力量。左翼以“天武”、“龙卫”军为核心,是枪骑兵与弓骑兵的混合阵列,骑士与战马皆披护甲,长枪斜指,弓矢在壶。右翼则是“神卫”军与部分“荡寇军”组成的强弩与轻型炮兵(投石机、床弩)阵地,一架架散发着冷光的重型器械被妥善安置,由专门的工兵操作小队守卫。
后方,是“破敌”、“定远”两支西军精锐组成的战略预备队,他们阵列看似不如禁军整齐划一,却透着一股百战余生的悍野之气,如同蛰伏的猛兽。更后方,则是连绵的辎重车队,由民夫与辅兵看守,旗帜分明,显示出参谋司辎重曹卓有成效的调度能力。
阳光洒下,在无数甲叶、兵刃上反射出令人目眩的冰冷光芒,九面绣着不同名号的大纛旗在风中傲然挺立。整个军阵,静默无声,唯有战旗翻卷与偶尔的战马喷鼻声,一种纪律严明、分工明确、高效统一的现代军队雏形,赫然呈现在这古老的东方平原上!
赵佶胸中豪情激荡,一股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他呕心沥血、力排众议,推动改革结出的硕果!眼前这支大军,不再是历史上那支臃肿怯战的宋军,而是一头经过重新锻造、獠牙毕露的战争巨兽!
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音借助简易的传声筒,清晰地传遍全场:
“大宋的将士们!”
声浪滚过,数万道目光瞬间聚焦于点将台。
“看见了吗?你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披荆斩棘开拓的基业!你们身上的铁甲,是无数工匠日夜辛劳铸造的屏障!你们手中的利刃,承载着收复故土、雪洗国耻的希望!”
他手臂猛然挥向北方的天空:“而在那里,在燕云十六州!我们的故土,已沦陷胡尘百五十年!那里有我们同袍的尸骨,有我们姐妹的血泪,更有我华夏永不屈服的魂灵!”
“今日,朕与你们一同站在这里,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要告诉天下,告诉那些窃据我疆土的豺狼——大宋,醒了!它的儿子们,回来了!”
“此战,不为征服,只为收复!不为掳掠,只为尊严!朕,将亲率尔等,踏破贺兰山缺,饮马斡难河畔!将这面宋字大旗,重新插上幽州城头!让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复汉家威仪!”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骤然爆发,如同平地惊雷,震得大地似乎都在颤抖!士兵们用力捶打着胸甲,挥舞着兵器,所有的恐惧、犹豫都被这激昂的话语和严整的军容所带来的集体荣誉感所驱散,只剩下沸腾的战意!
赵佶抬手,压下声浪,肃然道:“现在,朕将指挥之权,交予‘北征行营参谋司’!各军需严格遵从参谋司号令,如有违抗,军法从事!”
参谋司负责人吴敏、宇文虚中等人上前,开始通过旗号、鼓点、以及新组建的传令曹骑兵,向各军下达具体的演练指令。庞大的军阵开始如同精密的仪器般运转起来,步兵方阵开始变阵前进,骑兵两翼迂回包抄,弩炮阵地进行模拟射击,辎重队沿着预定路线转移……一切井然有序,效率惊人。
庞大的演兵场上,烟尘滚滚,号令声声。各军依照北征行营参谋司的规划进行着复杂的战术机动与协同演练。然而,在这看似严整的秩序之下,新旧观念的碰撞在基层指挥层面不断擦出火花。在这看似完美的协同之下,一些不和谐的细微杂音,依旧难以完全避免。
骑兵侧翼,“天武军”骑兵阵列。传令曹骑兵飞驰而至,挥舞着特定的旗号,高声传达参谋司指令:“天武军骑兵都!指令:放弃正面冲击,分作三队,交替袭扰敌方右翼步阵侧后,以弓弩远射为主,一击即走,不得恋战!”
副都指挥使林冲眉头紧锁,一把拉住正准备执行命令的一名指挥使,声音带着压抑的不满:“王指挥!你听听!这打的是什么仗?我天武军铁骑,素来以雷霆万钧之势破阵摧锋!如今却要学那马贼流寇,袭扰?远射?这如何能彰显我骑兵之威?弟兄们胯下的战马、手中的长枪是摆设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宋骑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