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偏殿内,随着鲁晟汇报完热气球成功升空的喜讯,气氛已然十分热烈。然而,工部尚书苏启明与侍郎宇文恺交换了一个眼神,似乎还有更重要的消息要禀报。
苏启明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气,声音因压抑着激动而略显低沉:“陛下,前述诸项成果固然喜人,然臣等深知,陛下最为挂念,亦是我将作大营与格物院倾注心血最多者,乃是?红衣大将军炮!”
此言一出,赵佶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殿内其他几位技术官员也屏住了呼吸,显然,这才是今日汇报的重头戏。
宇文恺接过话头,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技术突破后的自豪与谨慎:“陛下,自得陛下赐下原理图与构想,迄今已近一载。其间艰难,难以尽述。尤以炮管铸造为最,需承受火药爆燃之巨力,又要兼顾射程与精度,对材质、工艺要求极高。此前多次试铸,非炸膛即变形,进展缓慢。”
他话锋一转,脸上放出光来:“然,自?平炉、转炉炼出优质钢材,此一最大瓶颈,终被攻克!以新法所炼之钢,质地均匀,韧性十足,远超以往任何铸铁、青铜!格物院据此重新计算了炮管壁厚、药室结构,将作监大匠则以失蜡法精铸钢芯,辅以水力锻锤反复锻打成型,内外壁打磨如镜!”
赵佶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问道:“可曾试炮?”
“回陛下,就在五日前,于京西山谷绝密试验场,第一门按照新标准铸造的原型红衣炮,进行了首次实弹射击!”宇文恺的声音带着一丝后怕,更多的却是狂喜,“炮重约八百斤,装药五斤,发射十斤铁弹!”
“结果如何?”赵佶追问,殿内落针可闻。
“一声巨响,声震十里!炮身稳如磐石!”宇文恺几乎是喊出来的,“铁弹飞出?四百余步(约合六百多米),径直命中预设土垣,摧枯拉朽,破壁而入,深达尺余!其威势,远超目前所有投石机与床弩!且炮身经检查,毫无裂纹、变形之虞!”
“好!”赵佶忍不住喝彩一声,霍然起身,“四百步!摧城破壁!此真乃国之重器,镇国利器!”
他快步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扫过北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战场上,红衣大炮轰鸣,敌城灰飞烟灭的场景。
“精度如何?射速几何?”赵佶冷静下来,追问细节。
杨凡出列补充道:“陛下,初次试射,精度尚可。射速因装填、清理炮膛繁琐,目前约为一刻钟一发。此二者,正是我等下一步改进之重点。格物院已着手设计标尺、照门,并研究定装药包,以期提升精度与射速。”
“嗯,循序渐进,方是正理。”赵佶满意地点点头,“此炮成功,意义非凡!不仅在于其破城之威,更在于其宣告,战争之形态,将由此改变!”
他看向苏启明和宇文恺,神色转为严肃:“此乃最高机密,参与研制人员,一律严加审核,赐予重赏,但亦需严格约束,不得泄露半分!京西试验场,警戒级别提到最高!”
“臣等明白!”苏、宇文二人凛然应命。
“立刻着手两件事,”赵佶指示道,“第一,小批量试制,进一步验证工艺稳定性,积累数据,改进缺陷。第二,着手设计更轻便,可随军机动的中型、轻型火炮!红衣大将军炮用于攻坚,我军亦需野战破阵之利器!”
“陛下圣明!臣等已有所规划,轻型火炮之设计已在草拟之中!”宇文恺连忙回应。
赵佶回到御座,看着眼前这群为大宋军工呕心沥血的臣子,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平炉转炉带来了材料革命,而红衣大炮的成功,则是这种革命在军事上最直接的体现。有了此等跨越时代的武器,再加上正在完善的燧发火铳、热气球等,大宋的军事实力,将真正实现质的飞跃,足以碾压周边任何势力,甚至……应对未来可能来自更北方的威胁。
“科技之力,竟至于斯……”他轻声感叹,随即朗声道,“诸位爱卿,尔等今日铸就的,非止一尊大炮,乃是我大宋未来百年之国运基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朕,谢过诸位!”
说着,赵佶竟对着这些臣工,微微拱手一礼。
苏启明、宇文恺等人见状,慌忙跪倒,激动得热泪盈眶:“臣等不敢!此乃臣等本分,更是陛下指引之功!愿为陛下,为大宋,效死力!”
殿内,充满了开创历史的激情与使命感。红衣大炮的雏形初现,标志着大宋的战争机器,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令敌人战栗的时代。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宋骑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