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八年六月,盛夏的汴京已是酷热难当,但比天气更热的,是格物院和将作监一众技术人员的心。这一日,急促而兴奋的脚步声打破了垂拱殿的宁静,工部尚书苏启明、侍郎宇文恺,以及格物院博士杨凡、将作监少监林灵素等人联袂求见,人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陛下!陛下!”苏启明甚至来不及完全稳住呼吸,便躬身禀报,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天大的喜讯!燧发机,成了!”
赵佶原本正在批阅奏章,闻听此言,执笔的手勐地一顿,一滴朱墨险些滴落在奏疏上。他霍然抬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详细奏来!”
宇文恺强压激动,详细解释道:“陛下,经格物院与将作监日夜不休,反复凋琢、试验,燧发机之核心构件——击砧、燧石夹、火药池盖联动之机关,已臻完善!其能以拇指扳动龙头(击锤),带动燧石勐烈撞击铁砧,迸发之火星足以可靠引燃火药池中之引药,进而激发枪膛或雷管内之主装药!”
杨凡立刻捧上一个锦盒,盒中衬着明黄绸缎,上面静静地躺着一件充满金属质感与精密美感的物件——正是那缩小、改良后适用于单兵火铳的燧发击发机构。旁边,还有一枚形状略显怪异、尾部加装了类似机构的震天雷。
林灵素补充道:“陛下,此机构已成功与新型火铳及特制震天雷结合。经山谷秘密试射、试爆,效果远超预期!火铳射击,不再受风雨影响,省去了点燃火绳的步骤,射速至少提升三成,且哑火率大为降低!这改良震天雷,亦可通过此机构可靠引爆,投掷前只需扳动保险,掷出后撞击地面或目标,机关触发,便可爆炸,更为精准可靠!”
赵佶站起身,快步走下御阶,来到他们面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枚燧发机构,仔细端详着那精密的弹簧、杠杆和闪烁着寒光的燧石。他的手指轻轻抚过冰冷的金属表面,眼神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好……好啊……”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反复摩挲着这件划时代的发明,“从此,我大宋将士,不必再于阵前冒着箭雨,战战兢兢地去点那要命的火绳了。风雨晦暗,亦可从容击发……这小小的燧石,不知能少死多少我大宋的好儿郎……”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几个月前,那惨烈无比的灵州攻城战,飘回了折彦质战报中那冰冷的数字——第六军、第八军,在阻击西夏最后突围的铁骑时,伤亡高达一万三千余!那些顶着重甲、迎着箭矢和弯刀,用血肉之躯去填补防线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梁师成在一旁,见陛下神色感伤,连忙宽慰道:“大家,此物乃天佑大宋,正是为了告慰那些忠勇将士的在天之灵啊!日后我王师有此利器,必能减少伤亡,更快地平定四方!”
赵佶深吸一口气,将那股翻涌的情绪压下,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他看向杨凡和林灵素,沉声道:“杨卿,林卿,还有所有参与此项目的工匠、博士,尔等立此大功,于国于民,功德无量!朕,要重重赏赐你们!”
“此乃臣等本分,不敢居功!”杨凡和林灵素连忙躬身,脸上却也难掩喜色。
“苏卿,宇文卿,”赵佶转向工部主官,“立刻着手两件事:第一,以此成熟图纸,小批量试制装备燧发机的新型火铳,交由神机营进行适应性训练,严格保密!第二,改进现有震天雷生产线,逐步以燧发引爆替代药捻,优先装备边军及精锐!”
“臣等领旨!”苏启明和宇文恺齐声应道。
赵佶最后凝视着手中那小小的燧发机构,仿佛握住了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钥匙。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的战场上,大宋的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在军官的口令下,从容不迫地举枪、瞄准、扣动扳机,燧石撞击,火星迸射,硝烟弥漫间,敌人成排倒下……而己方的伤亡数字,将因此而大幅降低。
“科技之力,终将改变战争……”他低声自语,将燧发机构郑重地放回锦盒中。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宋骑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