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的半夜。
中书省的一间偏厅内,烛火昏黄,将左丞相李善长、户部尚书杨思义、工部尚书单安仁三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如同三座沉默的石雕。
空气,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在他们面前的桌案上,铺着几张写满了数字的草纸,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他们的心脏。
这次救灾,原本有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咬咬牙,也能撑过去。
可防疫总署的开销,却是个无底洞。
石灰、陶罐、口罩、烈酒……桩桩件件,都需要拿真金白银去填。
户部尚手杨思义的脸色,比纸还要白,他枯瘦的手指在账目上颤抖着,声音沙哑得如同被砂纸磨过。
“相爷……算出来了。”
“按照陛下白日的吩咐,要将防疫之事做到万无一失……”
“就算把陛下的内帑全部掏空,再加上国库里剩下的那点家底,咱们的钱粮……”
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说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手脚冰凉的结论。
“最多……最多只能撑一月。”
“这还是……不计北伐之后所需钱粮的情况下。”
轰!
李善长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
撑一个月?
一场波及百万人的大灾大疫,一个月能做什么?杯水车薪!
这意味着,要想救灾,就必须挪用为北伐准备的粮草军费!
那可是国之大事!是陛下的心头肉!谁敢去碰?
“这……这可如何是好!”工部尚书单安仁急得直搓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李善长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现在总算明白,为何那位神秘的李先生,连火化尸身最伤人心的这种细节都考虑到了,却唯独对这最要命的钱粮问题,只字未提。
不是他没想到。
恐怕,在这位高人眼中,连皇帝的内帑、大明的国库,都填不上这个窟窿!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小太监出现在门口,尖细的嗓音打破了室内的死寂。
“李相,杨尚书,单尚书,陛下有旨,请三位大人速至东暖阁议事!”
又来?!
三位重臣心中同时咯噔一下。
这位皇帝陛下,精力旺盛得简直不像凡人,一天开三四次朝会都是家常便饭。
可在这个节骨眼上……
李善长和杨思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和惊惧。
皇上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不会……又是要花钱的差事吧?
几人走在前往东暖阁的宫道上,夜风寒凉,吹得官袍猎猎作响,几人的心也是哇凉哇凉。
杨思义凑到李善长身边,压低声音道:“相爷,待会儿见了陛下,咱们……必须得把实情说了。真不是臣等不尽心,实在是……国库它不会自己生钱啊!”
李善长沉重地点了点头。
是得说。
但怎么说,是个学问。
直接哭穷,怕是会龙颜大怒。
有了!
李善长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法子。
……
片刻后,东暖阁。
与他们想象中的雷霆震怒不同,暖阁内灯火通明,温暖如春。
朱元璋正坐在御案后,脸上竟然还带着几分笑意,似乎心情极好。
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也都在一旁陪着。
这诡异的祥和气氛,让三位大臣心里的鼓,打得更响了。
李善长抓住机会,不等皇帝开口,当先一步,直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以头抢地,声音沉痛无比。
“臣,李善长,有罪!”
这一嗓子,把杨思义和单安仁都给喊懵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滞,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哦?李相何罪之有啊?”
李善长伏在地上,痛心疾首地说道:“臣等无能!虽得了陛下和殿下赐下的‘以工代赈’和救灾防疫之法,却无法为陛下分忧!臣等反复核算,若要将防疫之事彻底推行,所需钱粮……如山如海!”
“此举,必将严重拖累北伐大计!臣身为百官之首,却无法为陛下筹措万全,臣罪该万死!”
他说得声泪俱下,仿佛真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愧疚。
实际上,每一句话都在告诉朱元璋:没钱了!您那个救灾防疫计划要想搞,北伐就得先缓缓!
杨思义和单安仁瞬间反应过来,也立刻跪下,齐声道:“臣等有罪!”
朱元璋看着底下跪倒的一片,哪里还不明白这几个老狐狸的心思。
他非但没生气,反而哈哈一笑。
“起来吧。”
“咱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为钱的事发愁。”
他摆了摆手,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咱已经有法子弄到钱了。”
什么?!
李善长三人猛地抬起头,面面相觑,眼神里写满了同一个意思:
您老人家什么时候会弄钱了?您不是向来只会花钱吗?
从打天下到坐天下,哪次不是从他们这些文官手里抠钱,从国库里掏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请大家收藏:(m.20xs.org)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