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目两相核对,分毫不差。谁若是想在里面做手脚,一眼就能看出来!”
“届时,别说是小小的空印案了,整个大明的财政,都将如掌上观纹,再无半分猫腻可言!”
李去疾的这番话,再次让朱元璋目瞪口呆!
如掌上观纹!
再无半分猫腻!
这……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境界吗?!
朱元璋的呼吸瞬间变得无比粗重,他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因为动作太大,差点把桌子都给掀翻。
“什么法子?!”
“先生快说!到底是什么神仙法子?!”
李去疾看着他这副失态的模样,心中暗笑,脸上却是一片风轻云淡。
他伸出两根手指,在朱元璋面前,轻轻比划了一下,然后,缓缓吐出了四个字。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朱元璋嘴里咀嚼着这四个字,每一个字都认识,可连在一起,却让他感到无比的陌生和困惑。
他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这词儿,他听都没听过。
旁边的朱标、朱棣几人也是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李去疾在说什么。
“先生,这‘复式记账’……是个什么说法?”朱元璋按捺住心头的急切,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一些。
李去疾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着反问:“马大叔,我且问你,如今朝廷用的,是什么记账法?”
提到这个,朱元璋的腰杆下意识挺直了几分,脸上也露出一丝自得。
“如今朝廷用的,是‘四柱清算法’!乃是前朝便传下的法门,经过我大明改良,已是极为完善!”
他伸出四根粗壮的手指,声音洪亮地说道:“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分明,一目了然!”
“旧管,就是上次盘库剩下的。新收,就是这次新入库的。开除,就是花出去的。三项加减之后,剩下的,就是‘实在’,也就是现在库里该有的数目!”
朱元璋越说越有底气:“旧管加新收,减去开除,等于实在!这公式清清楚楚,账目一笔笔对下来,分毫不差!这法子,用了几百年了,能有甚错处?”
在他看来,这套算法已经是上千年数学和管理的智慧结晶,简单明了,逻辑清晰,怎么可能有错?
李去疾听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马大叔,这法子,好是好。”
“但它只记了一半的账。”
只记了一半?
朱元璋脸上的自得瞬间僵住,像是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先生此话何意?”
李去疾端起茶杯,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来给您举个例子。比如,户部拨给工部一万两银子,用于修缮应天府的城墙。”
“按照四柱清算法,户部的账本上,只会记上一笔:‘开除:银一万两’。对吧?”
朱元璋下意识地点头。没错,账就是这么记的。
“那工部的账本呢?则会记上:‘新收:银一万两’。”李去疾继续说道。
“没错啊,这有何不妥?”朱棣忍不住插嘴,他觉得这账目清晰得很。
李去疾笑了笑,看向朱棣:“马四别急。不妥之处就在于,这两本账,是分开的。户部只管自己钱少了,工部只管自己钱多了。这两件事,在账本上,是孤立的。”
“如果,户部的官吏在账本上写的是‘开除:银一万两’,可他实际上,只给了工部九千两,自己贪了一千两。而工部的官吏为了不得罪户部,或者也想分一杯羹,就在自己的账本上,也只记‘新收:银九千两’。那请问,这一千两银子,去哪了?”
“这……”朱棣顿时语塞。
朱元璋的脸色,则瞬间阴沉了下来。
他明白了!
因为账本是孤立的,只要上下串通一气,贪腐就变得无迹可寻!
就算查账,也只能看到户部的账目是对的,工部的账也是对的,但国库的银子,却实实在在地少了一千两!
这一千两隐藏在一堆账目中,只要不进行大规模核查,根本无法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彻底无法查清。
这就是“四柱清算法”最大的漏洞!它只记录了钱粮的增减,却没有记录钱粮的去向和来路!
李去疾看着朱元璋那张已经黑如锅底的脸,知道他已经想通了关键。
于是,他抛出了自己的王炸。
“而我说的‘复式记账法’,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核心,只有八个字。”李去疾伸出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什么借啊贷的?”朱元璋听得更糊涂了。
“马大叔,您可以这么理解。任何一笔账,都必须同时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里。一个账户‘增加’,就必然有另一个账户在‘减少’,而且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必须完全相等!”
他再次拿起刚才的例子:“还是户部拨给工部一万两银子。在我的法子里,户部的账本上,要这么记:‘借:工部经费,一万两。贷:库存白银,一万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请大家收藏:(m.20xs.org)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