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底,西安城外的格物院工坊区内,热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燃烧的独特气味和金属被敲打的叮当声。与这片喧嚣燥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坊一角那个全神贯注的西洋人。
艾萨克·牛顿正躬着身子,围着一台刚刚熄火的蒸汽机打转。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没有寻常人的好奇,而是充满了审视和剖析。他时而用手触摸尚有余温的铁制锅炉外壁,时而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活塞连杆的结构。他身边的王希和几名格物院的顶尖工匠,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这位大学者的思绪。
这台蒸汽机是汉军的骄傲,它驱动的铁甲车曾在渭南大破联军,它驱动的明轮船已开始在汉江上运输物资。但在牛顿看来,这台机器,就像一个力大无穷却呼吸不畅的巨人,充满了可以改进的余地。
“王大人,”牛顿终于直起身,他没有看王希,目光依然锁定在那台庞大的机器上,“这台机器的力,源于蒸汽。但它的心脏,也就是这个锅炉,太弱了。”
王希心中一动,恭敬地问道:“先生何出此言?这锅炉已是我格物院能造出的最坚固的样式,若是再加大火力,恐怕有炸裂的风险。”
“问题不在于火力,而在于效率。”牛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一字一句地解释着,他的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你们看,这个锅炉是单层的厚铁。火在下面烧,热量要穿透这么厚的铁壁,才能把水烧开。大量的热量都散逸掉了,浪费了。而且,铁的导热性,并非最佳选择。”
工匠们听得云里雾里,但王希却听懂了关键。他立刻追问:“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改进?”
“增加夹层。”牛顿言简意赅,“在锅炉内部,再造一个内胆,中间留出空隙,让火焰和热气在夹层中流转,这样就能从四面八方加热内胆里的水,而不是仅仅从底部。其次,改用铜管。在锅炉内部铺设密集的铜管,让热水在铜管内循环,铜的导热远胜于铁,能更快地将热量传递给更多的水。”
这番理论,对于格物院的工匠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增加夹层?用更软的铜来做导热管?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
王希却从牛顿的描述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对身边的首席工匠下令:“老张,就按牛顿先生说的办!召集最好的铜匠和铁匠,我们立刻试制一台新的。所有材料,从库房里优先取用!”
“大人,这……这能行吗?”老张有些迟疑。
“先生是泰西最顶尖的格物大家,他的话,比我们的经验更值得一试。执行命令!”王希的语气不容置疑。
格物院的“快速落地能力”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牛顿仅仅是提出了一个理论构想,半个时辰后,详细的草图就已经在数名工匠的协同下绘制完成。一天后,新的铜管和锅炉内胆开始锻造。三天后,一台全新的、结构复杂的蒸汽机原型机便组装完毕。
当新蒸汽机点火运行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火焰在夹层中熊熊燃烧,锅炉的压力指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远超旧式锅炉的极限。伴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连接着新机器的明轮船在汉江之上,竟然顶着湍急的水流,稳稳地向上游驶去。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工匠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牛顿站在岸边,看着那艘逆流而上的小船,脸上露出了由衷的赞叹。他转头对王希说:“在英国,一个想法从提出到验证,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里,只需要几天。王大人,你们的行动力,让我感到震惊。”
王希微笑道:“因为汉王殿下说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知道不行,便是未知。我们只是在奉行殿下的教诲。”
几天后,李信在行辕再次单独召见了牛顿。这一次,没有繁复的礼节,只有两杯清茶。
“先生在格物院这几日,感觉如何?”李信开门见山。
“受益匪浅。”牛顿坦诚道,“汉军的工匠技艺精湛,执行力惊人。王希大人更是一位难得的,既懂格物又善管理的人才。”
李信笑了笑,他知道,时机到了。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看着牛顿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先生,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我希望先生能留在大华,与我们一同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牛顿沉默了,这是他预料之中的问题。他委婉地回答:“汉王殿下,我在英国皇家学会尚有职务,而且我的许多研究也需要……”
“我知先生顾虑。”李信打断了他,“若先生愿意留下,我愿以汉国之力,为您组建一所‘中英联合实验室’。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人员组成,全由先生一人决定。所有经费,由汉军国库全额承担,不设上限。”
牛顿的呼吸微微一滞。不设上限的经费?这在欧洲任何一个国王那里,都是不敢想象的承诺。
李信继续加码:“并且,我向先生保证,您在实验室取得的任何成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物,您都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您可以将它们毫无保留地传回英国,与皇家学会的同仁共享。我所求的,只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能分享到格物带来的福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