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复仇计划刚刚定下,长安城里的紧张气氛尚未完全消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朝鲜半岛送来的加急国书,又给李信的案头添了一桩烦心事。
国书是朝鲜国王李焞的亲笔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恐慌和哀求。
“……倭寇佐藤一派,虽在汉城城下受挫,主力退回本土。然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近月以来,倭人非但未从朝鲜撤军,反而不断增兵釜山、仁川等地,盘踞我朝鲜南境,修筑城寨,屯垦兵田,俨然已有久占之意……”
“……其水师更是猖獗,时常袭扰我沿海州县,抢掠钱粮,掳掠人口。我朝鲜水师,船小炮弱,屡战屡败,沿海百姓,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恳请天朝皇帝陛下,念在宗藩之谊,发天兵以救小邦于水火。若能驱逐倭寇,朝鲜愿世世代代,永为大华屏障,岁岁纳贡,不敢有违……”
李信放下国书,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旁边的徐文良和周大勇都默不作声,等着他开口。
“这个佐藤,上次在汉城还没被打疼?”李信冷笑一声,“看来德川幕府那边,是铁了心要拿朝鲜做跳板了。”
周大勇瓮声瓮气地说道:“陛下,倭寇就是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上次要不是咱们主力在南边,末将非得带兵直接登陆他们那个破岛,把他们的老窝给端了!这次他们还敢跳出来,正好新仇旧恨一起算!请陛下下令,末将愿率北太平洋舰队,直捣江户!”
周大勇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在他看来,对付倭国这种国家,就不能客气,打一次不管用,就打到他服为止。朝鲜半岛就在大华的卧榻之侧,绝不能让倭国在这里扎下钉子,威胁到辽东和山东。
徐文良却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陛下,周将军勇则勇矣,但直接攻打倭国本土,恐怕并非上策。”他躬身说道,“其一,我大华刚刚经历连番大战,国库空虚,民生待举。东北方向,与罗刹的决战在即,需要囤积大量物资。此时再开辟一条远征倭国的战线,对国力消耗太大,恐怕会影响到东北的复仇大计。”
“其二,”徐文良继续分析道,“倭国虽是岛国,但人口亦有千万,武士阶层悍不畏死。我军若是深入其本土作战,必然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泥潭。德川幕府可以层层动员,而我军劳师远征,后勤补给线漫长,风险极大。当年的蒙元,就是前车之鉴。”
“那徐大人的意思,就是眼睁睁看着倭寇在朝鲜坐大?看着他们欺负咱们的藩属国?”周大勇瞪着眼,有些不服气。
“非也。”徐文良不急不躁,缓缓道来,“我的意思是,对付倭国,要用巧劲,而非蛮力。倭国国内,并非铁板一块。德川幕府能稳坐江户,靠的是强权压制各地的‘大名’。这些大名,尤其是西南诸藩,比如萨摩、长州等地,对德川幕府早就心怀不满。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一点?”
李信听到这里,眼睛一亮,示意徐文良继续说下去。
“我们可以双管齐下。”徐文良伸出两根手指,“其一,军事上,不必急于登陆。可由周将军率领北太平洋舰队,前往朝鲜海峡和倭国近海,实施全面封锁。倭国是岛国,经济命脉全靠海运。一旦我们切断其海上贸易,尤其是与南洋和西洋的联系,其国内经济必然陷入混乱,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德川幕府维持统治的财力,也会被大大削弱。”
“其二,政治上,我们可以暗中联络那些对德川幕府不满的大名。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愿意起兵反对幕府,我大华可以为他们提供武器、资金,甚至是军事顾问。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的目标只是惩罚穷兵黩武的德川幕府,而非吞并倭国。一旦幕府倒台,大华愿意与新的执政者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徐文良顿了顿,总结道:“如此一来,我们只需动用水师,便可将倭国困死。再用一些‘小钱’,就能挑起其内乱。让他们自己打自己,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待其内乱不休,国力耗尽,朝鲜之围,自然就解了。这比我们派几十万大军远征,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效果可能还更好。”
听完徐文良的分析,周大勇虽然还是觉得不够解气,但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他知道,徐文良说的是老成谋国之言。打仗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冲杀,更是国力的比拼和谋略的较量。
李信沉吟了许久,他也在权衡利弊。
直接打过去,确实痛快,也能一劳永逸。但徐文良说的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大华,就像一个刚刚大病初愈的巨人,虽然筋骨强健了,但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同时在东北和东海两个方向开战,确实有些吃力。
而徐文良的“穷倭之策”,听起来阴损,但却很有效。扶持代理人,搞乱对方内部,这不就是后世那些强国最喜欢用的手段吗?用最小的代价,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这个法子,听起来不错。”李信终于开口了,“让倭国人打倭国人,总比让我们大华的儿郎去流血要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