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给了众人一个缓冲的时间,然后抛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当然,朕也不会让你凭空变出钱来。这笔钱,朕有三个来源。第一,前朝和各地叛逆查抄的家产,除了赈济百姓和投入教育,剩余部分,优先拨给船政。第二,发行‘大华海防国债’,利息可以高一点,面向全国商贾募集资金,告诉他们,今天他们投入的每一个铜板,都是在为他们未来的财路保驾护航。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朕要成立的船政总局,以及下辖的造船厂,不完全由朝廷供养。朕允许他们承接民用商船的订单,允许他们参与部分远洋贸易。用民养军,以商养战!”
“以商养战?”林则眼睛一亮,这个思路他倒是没想过。如果造船厂能自己赚钱,那财政的压力确实能小很多。
李信见他神色松动,继续加了一把火:“正是。未来的大华商船,要跑遍世界。这些船,谁来造?与其让西洋人赚这个钱,不如我们自己赚。我们的造船厂,既造战舰,也造商船。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如此一来,技术可以共享,工匠可以通用,成本就能大大降低。”
这番话说得在情在理,既有宏大的战略远景,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殿内的反对声渐渐平息,众人开始交头接耳,讨论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李信见火候已到,不再给他们犹豫的时间,当即下令:“传朕旨意,即刻成立‘大华船政总局’,总揽全国船舶建造、航运管理及海军发展事宜。交通部部长沈明,兼任首任船政总局总办大臣。”
沈明立刻出列,躬身领命:“臣,领旨!”
“船政总局下设三大造船厂。”李信走到地图前,用朱笔在三个地方画下重重的圆圈,“北在辽东大连,中在江南上海,南在广东广州。大连船厂,负责监视倭国与罗刹国,为北太平洋舰队提供支持。上海船厂,依托长江之便,作为技术研发与生产中心,兼顾民用船舶建造。广州船厂,作为我大华经略南洋的桥头堡,为南太平洋舰队提供母港。”
“朕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李信的目光转向沈明和王希,“一个月内,朕要看到三大造船厂的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船坞、厂房、配套的钢铁厂和工人生活区的规划。再告诉王希和牛顿,朕要的第一艘全铁甲战舰的设计方案,也要在一个月内拿出来。这艘船,朕要它比大英人的任何一艘船都更大、更快、炮火更猛!”
“钱的事情,朕会和林爱卿商议解决。你们的责任,就是把东西给朕造出来!”
李信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刚刚登基的他,用这样一场近乎乾纲独断的朝会,为整个大华帝国定下了一个全新的、谁也未曾想过的方向——向海图强。
退朝之后,百官们依然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之中。而沈明、王希和林则三人,则被李信单独留了下来。
李信看着他们,语气缓和了一些:“三位爱卿,今日在朝堂之上,朕的态度强硬了一些,你们不要往心里去。此事关系国运,不得不如此。”
林则苦笑道:“陛下,臣不是不知好歹。只是这一万万两,实在是……压得臣喘不过气。”
李信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知道。所以,海防国债的事情,你要尽快拿出章程。告诉那些商贾,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华的海军越强,他们的生意就越安全,赚的钱就越多。这笔账,他们会算的。”
他又转向沈明和王希:“你们俩的任务最重。造船厂的选址、规划,要亲自去跑。尤其是上海,朕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造船厂,更是一个工业中心。钢铁、机械、格物院的分院,都要配套建立起来。至于全铁甲舰,朕知道很难,但再难也要搞。我们没有时间慢慢走了,必须一步到位。”
沈明和王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一丝兴奋。
“陛下放心,”王希沉声道,“臣与牛顿先生已经有过一些初步的构想。只要材料和工匠到位,三年之内,定让大华的第一艘铁甲舰下水!”
李信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
当空旷的议政殿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再次走回那副世界地图前,目光久久地停留在蔚蓝色的海洋上。
他的心中,一盘更大的棋局正在展开。船政总局,三大造船厂,只是这盘棋的第一步。他要的,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海军,更是一个能够掌控自己命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华夏。
他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会耗费无数的金钱和心血,甚至会引来更多敌人的觊觎。
但,那又如何?
他李信,从尸山血海中走到今天,从来不怕挑战。
喜欢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