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梦境顿悟,于沙地勾勒出八个蕴含天地至理的基础卦象之后,伏羲便彻底沉浸在了对先天八卦的探索与完善之中。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部落猎手与智者,更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求道者,行走于雷泽之畔,攀登于山岳之巅,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
他将那八个基础卦象刻录在兽皮、石板之上,日夜揣摩。观日出月落,悟昼夜交替,明阳消阴长之理,对应乾坤二卦;察云行雨施,悟水火既济,感坎离相济之妙;听风雷激荡,悟动荡不息,识震巽相薄之机;看山泽通气,悟止悦相感,会艮兑相成之谊。
他发现,这八卦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生克、转化、旁通等复杂而精妙的关系。两个卦象上下相叠,便能形成一个新的、含义更为复杂的六爻卦象,共计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仿佛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几乎可以涵盖、推演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
他尝试以八卦定方位,教导族人辨别方向,不再迷失于山林大泽;他尝试以八卦测天气,根据风云雷电的征兆,结合卦象推演,竟能大致预测晴雨风寒,使得部落的农耕渔猎更有规划;他甚至开始尝试以八卦推演部落内部的事务,处理纠纷,预测吉凶,虽初时难免生涩,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与对卦象理解的加深,其准确性与指导性越来越高。
华胥部落乃至周边风姓部落的族人,亲眼见证了伏羲那近乎神异的智慧。在他的带领下,部落规避了多次天灾,解决了诸多内部矛盾,发展得愈发兴旺强盛。伏羲的声望,不再局限于华胥一部,开始如同涟漪般向更远的人族部落扩散。“圣者伏羲”之名,渐为人族共知。
云逸依旧在暗中关注,看着伏羲将八卦之理应用于实际,不断完善其体系,心中赞叹不已。这便是天命所归之人的风采,一点灵光引动,便能开创出照耀万古的文明基石。他注意到,随着伏羲对八卦的运用越发纯熟,其身上汇聚的人道气运也越发浩大磅礴,与天道的联系也愈发紧密。那无形的人道长河,因八卦这一定理框架的出现,开始从混沌走向有序,奔流得更加有力,更加方向明确。
这一日,伏羲登临雷泽畔那座他常去的最高山崖。此时的他,已至中年,面容温润,目光深邃如星海,周身散发着智慧与仁德交融的气息。他手中持着一块巨大的龟甲,龟甲之上,早已被他以特殊颜料刻画满了完整的六十四卦卦象以及其对应的爻辞、卦辞。这些辞藻并非华丽诗文,而是他观察万物、体悟大道后,用最质朴、最精准的语言,对每一卦、每一爻所代表的情境、规律与应对之道的阐述。
山崖之上,清风拂过,带来远方的草木清香与近处的湿润水汽。伏羲闭目凝神,心神与手中的龟甲、与脚下的山川、与头顶的苍穹彻底融为一体。他不再仅仅是推演具体的事务,而是在以自身为引,以八卦为凭,尝试进行一次对天地万物、过去未来的总括性推演,要将这八卦之道,彻底烙印在人道气运与天道规则之中!
他周身开始散发出朦胧的清光,那刻画着六十四卦的龟甲也随之亮起,一个个卦象如同活了过来,脱离龟甲,悬浮于空中,缓缓旋转、组合、演变。乾卦如天行健,坤卦如地势坤,坎卦似水流险,离卦似火光明……六十四卦交织成一幅宏大无比的动态法则图谱,将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人事变迁、吉凶祸福尽数囊括其中!
天空中,异象再生!比其降生时更为凝练、更为玄奥的七彩霞光自九天垂落,并非灌注其身,而是与那六十四卦动态图谱交相辉映!霞光之中,龙马负图的虚影再次浮现,河图洛书的道韵如同实质般流淌,更有无数先民虚影显现,对着伏羲的方向顶礼膜拜,那是人道信念的汇聚与共鸣!
浩瀚无边的**天道功德**如同金色的云海,自虚空深处涌现,并非如以往那般直接赐予,而是如同最精密的工匠,开始以那六十四卦图谱为核心,编织、构建某种永恒不灭的法则印记!与此同时,磅礴的**人道功德**亦如长江大河,自洪荒各处的人族部落汇聚而来,带着无尽的感激与信念,融入那法则印记之中!
这一刻,洪荒震动!
诸圣的目光再次投来,这一次,目光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凝重与认可。伏羲此举,非为一己之私,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壮举!其功德,足以撼动圣心!
昆仑山,元始天尊微微颔首:“立人道之基,明秩序之本,善。”
首阳山,老子抚掌而笑:“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不外如是。此子,已得道矣。”
金鳌岛,通天教主目露精光:“好一个伏羲!以凡俗之身,窥天道之妙,定人道之序!当浮一大白!”
西方,接引准提亦是感慨万千,眼中热切更甚。
女娲娘娘面露欣慰与自豪,伏羲乃是其兄转世,能取得如此成就,她与有荣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