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世界在她独特的“视界”中,褪去了色彩与形状的表象,还原成由无数能量流、生命波动、物质密度和结构信息构成的、复杂而绚丽的动态图谱。
楼下那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在她感知中呈现出一种蓬勃而温和的、偏向翠绿色的生命能量场,它的根系深扎于大地,每一次枝叶的呼吸都与自然的韵律同步。这与她记忆中那些在辐射废土中变异、或在实验室里被基因改造得极具攻击性的异星植物截然不同,充满了原始而坚韧的生命力,让她感到一丝奇异的……安抚。
左侧那户人家,一个强烈的、带着不加掩饰的焦躁和旺盛精力的生命波动在室内快速移动、冲撞——根据其活跃频率和能量波形特征初步分析,大概率是一个处于幼生期的雄性人类个体,或许就是刚才听到的玩闹孩童之一。右侧则传来平稳但略显迟缓、带着岁月沉淀痕迹的能量场,伴随着锅碗瓢盆轻微的碰撞声,能量场中夹杂着食物烹煮时散发的温和热量,是一位年长的雌性个体在操持家务。
她的精神力,如同这个时代尚未诞生的、最精密的相控阵雷达,以极高的效率,缓缓扫过一栋栋红砖楼房。
她能“看”到墙壁后方模糊的、代表着人体热源的橘红色光晕,能感知到埋设在墙内或架空而过的电线中,那微弱却持续流动的五十赫兹交流电,能清晰地在脑中构建出不同材质(红砖、水泥、木材)所组成的建筑结构强度模型……整个家属院的立体空间布局、人员实时分布的热力图、几个关键的能量节点(如为整个区域供电的变压器、可能存在的通讯线路接口),都如同被一台无形的3D打印机,在她浩瀚的脑域中飞速地构建、成型、标注。
(关键信息获取)扫描掠过家属院东侧边界时,她的感知捕捉到一段围墙的能量反应异常微弱,墙体结构的密度显示存在旧损后修补的痕迹,虽然表面看不出,但在她的“视界”中,那里如同地图上一条细微的裂缝。而在西边靠近锅炉房的方向,一条被茂密灌木丛半遮掩的泥土小径,蜿蜒着通向后方一片更为茂密的杨树林,那里的人迹能量残留非常稀少,几乎是一条被遗忘的通道。
(逻辑严密的威胁评估) 此地的整体安防水平,以她所属文明的标准来衡量,几乎等同于不设防。没有能量护盾,没有动态粒子扫描,没有自动防御阵列。若是那个叫林悦儿的、对她散发着持续恶意的雌性个体,或者其他潜在的“有心人”,利用诸如东侧围墙那样的结构弱点,或是西边那条隐蔽小径……她下意识地将这两个坐标点的风险等级和关注优先级,在内心列表中悄然调高。
就在这时,她的精神力被动捕捉到斜对面二楼一户人家传来的、被距离衰减后的对话片段,声音在她的感知领域中被自动放大、清晰化:
“……瞅见没?真住进去了!就在陆团长屋里!”一个嗓音略显尖锐,带着迫不及待的分享欲。
“看着年纪小小,脸蛋白得跟剥了壳的鸡蛋似的,娇气得不行,来历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另一个声音立刻跟上,语气里混杂着探究、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可不咋地!陆团长多稳重正派的一个人啊,咋就……唉,可别是让啥迷了心窍……”
苏星澜那长长的、如同蝶翼般的睫毛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这些无意义的、充满情感起伏的声波振荡,在她听来,信息密度极低,且充斥着大量冗余和主观臆测,极易导致认知偏差。这就是本时代人类非正式信息交流的主要模式之一?效率低下,且噪音干扰严重。她冷静地将这些声音信息流归类为“非紧急背景噪音/潜在舆论干扰源”,记录在存储区备用,但并未投入更多的分析算力。
(情感层次的微妙展现)她的感知更多地停留在那些奔跑孩童散发的、毫无杂质的快乐能量场上。那是一种纯粹的、不带有任何生存压力或任务目的的活力宣泄,与她记忆中为了在残酷环境中活下去,或是为了完成某个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任何高强度活动,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认知,让她冰冷的核心程序逻辑产生了一瞬极微小的、名为“困惑”的乱码,但随即被更庞大的、关于环境模型的数据流覆盖、重置。
时间在高度专注的感知中悄然加速流逝。
额角开始渗出细密的、冰凉的汗珠,太阳穴处传来熟悉的、如同被无形锥子抵住的胀痛感。精神力的消耗速度,比她最保守的预估还要快。这具身体,还是太弱了,像一件勉强拼凑起来的、布满裂痕的容器。
她缓缓地、有控制地开始回收外放的精神力触角。那种将周身环境事无巨细纳入绝对掌控的感觉,如同退潮般,从边缘开始一点点消散、剥离。世界重新回归到普通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色彩和声音再次变得直接而略微“粗糙”。
她轻轻吁出一口带着疲惫的浊气,身体深处传来一阵虚脱般的酸软,不得不伸出手,扶住冰凉而粗糙的铁栏杆,以支撑自己不至于滑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70娇宠:冷面首长的沉睡小祖宗请大家收藏:(m.20xs.org)70娇宠:冷面首长的沉睡小祖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