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塔军队的进攻,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灾难。他们的指挥官思想僵化,战术完全停留在一战水平。他们驱使着士兵,在没有足够炮火和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向着法希军队的坚固堡垒发动正面的人海冲锋。
在狭窄的山谷里,法希守军的机枪、迫击炮和火炮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意塔士兵们穿着不适合山地作战的军装,在高海拔的严寒和缺氧环境中,一排排地倒在法希人的火网之下。他们的坦克因为道路崎岖而寸步难行,他们的空军则因为天气恶劣和法希空军残余力量的顽强抵抗而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法希的“阿尔卑斯猎兵”们,利用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像幽灵一样在山间穿梭,发动小规模的伏击和反击,给意塔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在意法边境的小镇芒通,意塔军队投入了数个师的兵力,轮番猛攻,却被法希一个营的兵力阻挡了十几天,寸步未进。
尽管军事上打得一塌糊涂,但意塔的参战,在战略层面上却给摇摇欲坠的法希共和国带来了致命一击。
首先,它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战线,使得法希本已崩溃的指挥系统雪上加霜。魏刚将军不得不从已经所剩无几的预备队中,再抽调一部分去应对南方的威胁,这进一步加速了“魏刚防线”的崩溃。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意塔的“背后捅刀”行为,彻底击垮了法希政府内主战派的最后一点抵抗意志。雷诺总理原本还寄希望于英吉的海上力量和法希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能够支持他们继续战斗。但现在,地中海也燃起了战火,法希本土与北非殖民地的联系受到了意塔海军和空军的直接威胁。
“我们被全世界抛弃了。”一位法希部长在内阁会议上绝望地说道。这种被盟友背叛的屈辱感和孤立无援的绝望感,迅速蔓延开来。主张求和的贝当元帅,其论点变得更具说服力:“我们不能让法希的男人在毫无希望的战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最终,在德普士和意塔的双重压力下,法希政府选择了投降。
当停战协定生效时,意塔军队在付出数万人伤亡的代价后,仅仅占领了边境线上几个微不足道的小村庄。这让墨索里尼在与威廉四世的会面中大失颜面。德普士的将军们私下里嘲笑他们的意塔盟友:“他们用200个师,却打不下一个法希的前哨站。”
然而,在停战协定中,墨索里尼还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些战利品。意塔占领了法希东南部的一小块领土,包括重要的港口城市尼斯和萨瓦地区,并获得了对法希殖民地突尼斯和吉布提的某些权利。
意塔这把从背后刺出的利刃,虽然不够锋利,甚至有些卷刃,但它刺入的时机却异常精准。它没有给法希造成致命的军事创伤,却摧毁了法希最后的抵抗精神,加速了这个庞大帝国的轰然倒塌。
随着法希留守政府的投降,西白洲大陆上的枪声暂时平息了下来。德普士和意塔的联军,成为了这片大陆无可争议的主人。他们的目光,开始投向那道狭窄的、将他们与最后一个敌人隔开的英吉利海峡。而在海峡的另一边,一场人类战争史上最悲壮、最伟大的撤退行动,正在与时间赛跑。
在德普士装甲部队兵临敦刻尔克城下,却又离奇地停止进攻的那一刻,历史的走向被暂时拨停。对于被围困在海滩上的近五百万盟军士兵来说,这是地狱中的一丝喘息;而对于海峡对岸的伦敦来说,这是一个必须用秒来计算的、决定帝国生死的战略窗口。
丘吉尔首相在他的地下战时内阁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雪茄的烟雾将他的脸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地图上,那个被称为“敦刻尔克口袋”的红色包围圈,像一个不断缩紧的绞索,勒住了英吉帝国唯一的职业陆军——英吉远征军的咽喉。
电话和电报不断传来坏消息。法希军队已经全线崩溃,他们的国王路易和政府高层正在考虑向德普士投降。比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不顾其政府的反对,已经下令比时军队停止抵抗。英吉远征军的侧翼完全暴露,他们孤立无援,背靠大海,头顶是德普士空军的炸弹,前方是德普士的坦克。
“我们完了,”一位内阁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用近乎绝望的语气说道,“我们应该通过意塔的渠道,去问问威廉四世的条件。也许……也许我们还能保住帝国。”
哈利法克斯代表了当时英吉政坛中一股强大的“主和派”势力。他们认为,法希的失败已经证明德普士的军事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与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继续作战,只会导致英吉本土被入侵,大英帝国几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现在最明智的选择,是接受一个“体面的和平”,哪怕这意味着承认德普士在西白洲大陆的霸权。
丘吉尔猛地停下脚步,将雪茄狠狠地按在烟灰缸里。他的眼神像鹰一样锐利。
“体面?和那个掌控着德普士的恶魔谈体面?”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我们现在求和,整个西白洲都将陷入德普士的黑暗统治。我们将会变成一个受他们支配的奴隶国家。历史会如何评判我们?那些战斗到底的国家会重新崛起,而那些温顺投降的国家则会彻底灭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些列强,欺朕太甚请大家收藏:(m.20xs.org)这些列强,欺朕太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