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西白洲大陆的比亚岛,被浩瀚的大洋所环绕,这片广阔的水域成为了法希王国最坚固的护城河。德普士帝国强大的陆军和战术空军,其威力被海洋极大地稀释。比亚岛成为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后方基地,德普士的军事力量在短期内无法对其构成直接威胁。在这里,法希王国可以不受干扰地舔舐伤口,重建体系,训练军队,发展工业,为未来漫长而艰苦的反攻积蓄力量。这片土地,成为了自由法希的“诺亚方舟”。
随着2000万本土移民一同登岛的,是法希王国最宝贵的财富——知识与技能。这批移民中包括了数以万计的顶尖工程师、科学家、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技术精湛的熟练工人。他们是法希工业的灵魂。当这股强大的智力资源,与比亚岛及其他黑洲殖民地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储量惊人的石油、天然橡胶、煤铁矿以及各种稀有战略金属——相结合时,一场惊人的化学反应开始了。
在国王路易二十亲自颁布的《国家复兴法案》的强力推动下,一场规模宏大的工业化建设在比亚岛全境展开。政府以战时效率调动一切资源,在荒芜的平原和丛林边缘,一座座全新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圣米歇尔兵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着新式步枪和火炮;“胜利飞机制造厂”的生产线上,模仿德普士并加以改良的新式战斗机正在组装;而在圣路易港新建的“希望船坞”里,巨大的龙骨预示着新的战舰和运输船即将下水。这个曾经落后、仅作为原材料产地的殖民地,在短短时间内,被迅速改造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现代化战争堡垒。
法兰西战役的惨败,是所有法希军人心中无法磨灭的耻辱。在比亚岛的军事学院里,撤退下来的将军们对那场失败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复盘。他们摒弃了陈旧僵化的阵地战思想,开始潜心研究对手的战术。德普士的“闪电战”理论被一遍遍地剖析、学习和模仿。
以此为基础,180个师的法希陆军开始了脱胎换骨的重组。他们利用比亚岛开阔的草原和丘陵地带进行实战化演练,组建了全新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这些部队装备着新出厂的坦克和车辆,战术思想完全围绕着“速度、集中、突破”的核心。这支被命名为“新法希军团”的武装力量,将成为未来在北非沙漠战场上对抗德普士“非洲军团”的主力,更是反攻西白洲大陆的希望所在。
同时,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并加强对广袤黑洲殖民地的控制,法希政府开始大规模动员殖民地人力。他们利用黑洲殖民地的庞大人口,迅速组建了200个“黑洲师团”。这些士兵由法希军官指挥和训练,虽然装备和训练水平初期参差不齐,但他们熟悉地形,吃苦耐劳,为法希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预备队。
法希海军虽然在撤退中损失了一部分力量,但主力尚存。他们以比亚岛和黑洲西海岸的港口为基地,与强大的英吉利皇家海军协同作战。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他们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为生命线般的运输船队护航,与德普士的潜艇部队展开殊死搏斗。在印度洋上,他们则负责保障通往远东和中东的航路安全,为整个盟军阵营的物资流转贡献着力量。
在圣路易,一场精神层面的重建也在同步进行。法希人深知,一个民族的存续,不仅在于武力,更在于文化的传承。一座新的“黑黎”正在热带的阳光下被精心构筑起来。城市规划者们按照黑黎的城区图,命名了新的街道:“香榭丽舍大道”、“圣日耳曼大街”、“胜利广场”。从本土抢运出来的艺术珍品,包括绘画、雕塑和古代典籍,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新建的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里。熟悉的建筑风格、路边的咖啡馆、剧院里上演的古典戏剧,无不体现着法希人重建精神家园的顽强决心。他们虽然身在黑洲,呼吸着异域的空气,但他们的灵魂深处,依然是那个高傲而优雅的法兰西。
世界的地缘政治版图,因为这场大迁徙而被彻底改写。德普士和它的盟友意塔王国,成为了西白洲大陆无可争议的主宰,一个由钢铁、暴力和严酷纪律构筑的“大陆新秩序”正在建立。英吉利岛成为了孤悬海外、独自面对帝国怒火的前线堡垒。而在遥远的南方,一个在灰烬中重生的法兰西王国,正作为盟军的“南方之锚”,悄然积蓄着复仇的力量。它像一头受伤的雄狮,退回洞穴,舔舐伤口,但它的目光,始终锐利地投向大洋彼岸那片被夺走的故土。
全球战争的序幕已经落下,而真正宏大、残酷的正剧才刚刚开场。德普士帝国的下一个目标昭然若揭,旨在彻底征服英吉的“海狮计划”已经箭在弦上。不列颠上空的鹰啸即将响彻云霄。在南方的北非沙漠,在浩瀚冰冷的大西洋,在无数被占领的土地之下,新的战场正在形成,抵抗的火焰正被悄然点燃。世界的命运,正悬于一线之间,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喜欢这些列强,欺朕太甚请大家收藏:(m.20xs.org)这些列强,欺朕太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