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视线仔细地扫描着。米粒晶莹,结构正常……就在他几乎要松一口气时,他的目光凝固了。在米粒核心,一个极其隐蔽的位置,他看到了一个更加微小、更加淡化的符文轮廓。它像是刚刚开始萌芽,线条模糊,远不如“丰饶之神”米粒中的那样清晰、完整,但它确实存在。结构,与他之前看到的某一个,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冷汗瞬间湿透了他的后背。
这意味着什么?污染从未被真正清除?它只是转化了形式,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广泛?邵氏农业的其他产品线……甚至,其他品牌的粮食……
他直起身,感到一阵眩晕。窗外,夜色已经完全降临,远方的都市灯火通明,勾勒出香港繁华而脆丽的轮廓。无数个家庭,此刻或许正在烹煮晚餐,米饭的香气弥漫在千家万户。他们不会知道,那维系生命的洁白饭粒深处,可能潜藏着来自远古星海的疯狂低语。
他走到窗边,看着那片璀璨的灯海,第一次感到那光芒如此虚假,如同覆盖在腐烂伤口上的一层华丽纱布。文明的基石,原来如此不堪一击。法律、秩序、科学……在这些超越了人类理解范畴的存在面前,显得多么苍白和可笑。
他做出了决定。隐居于此,并非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寻找另一种形式的对抗。他无法在体制内继续工作,因为那些规则无法容纳他所知的真相。他需要自由,需要隐匿,需要不受干扰地去观察,去理解这渗透进现实每一个缝隙的疯狂。
他的“战场”,就是这台显微镜。他的“敌人”,是那一粒粒看似无害的米。
从那天起,宋慈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白天,他会乔装外出,前往香港各处、甚至邻近的深城,随机购买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粮食样本。晚上,他便沉浸在目镜下的微观世界里,像一个偏执的守夜人,记录着那些隐藏在日常之物深处的、缓慢滋长的疯狂。
他绘制了大量符文的草图,试图找出它们的规律。他发现,这些符文并非完全静止。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通常是深夜,或者月相变化的时刻——它们会在高倍镜下呈现出极其细微的结构变化,如同呼吸,或者……在进行某种缓慢的运算。
他不敢确定这是物理上的变化,还是观测者——他自己——的精神受到了某种影响而产生的错觉。理智的边界在日复一日的凝视中,变得模糊。
这天晚上,夜色浓稠如墨。宋慈像往常一样,坐在显微镜前。他选择了一粒来自邵氏农业最新批次“特选珍珠米”的样本。这是他追踪了数周的一个批次,之前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他调整好焦距,视野清晰。米粒的结构一如既往……他耐心地移动着,检查每一个可能的区域。就在他准备放弃,认为这一批次暂时安全时,他的视线扫过米粒顶端一个极其微小的缺口。
他本能地将镜头聚焦过去。
缺口深处,并非预想中的黑暗或破损。在那里,嵌着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眼睛”。
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眼睛,没有虹膜,没有瞳孔。它更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无数同心圆环和辐射状线条构成的几何结构,环环相套,精密得如同某种来自异次元的机械造物。在那结构的最中心,是一个深邃的、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的点。
当宋慈的视线与那个“点”接触的瞬间,他感到自己的思维猛地被拽了一下,一种冰冷的吸力从那个点传来。他仿佛听到了亿万种声音混合在一起的、无法理解的嘶鸣,看到了无法形容的色彩在视网膜上爆炸。
他猛地向后一仰,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心脏狂跳,冷汗瞬间浸透了衣衫。
他喘息着,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是幻觉吗?是长时间精神紧绷导致的错觉?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鼓起勇气,凑近目镜。
那个结构还在。中心的黑点,似乎……转动了一个微不可查的角度。
一种彻骨的寒意,从尾椎骨一路蔓延到他的头顶。这不是开始,甚至不是过程。这是一个结果。污染已经深入到了何种地步?它不再满足于铭刻信息,它开始在物质的最基本层面,孕育出“感知”的器官?
这些“眼睛”在看什么?在看这个它们正在缓慢渗透的世界?还是在看……像他一样,偶然窥见真相的观察者?
就在这时,房间里那台老旧的显像管电视机,原本处于关闭状态,屏幕却突然自己亮了起来,发出幽幽的蓝光。没有信号输入,屏幕上只有密集的雪花点,发出令人心烦意乱的噪音。
宋慈僵硬地转过头。
雪花点开始扭曲、汇聚,隐约形成了一串模糊的、不断跳动的字符,像是某种调试信号,又像是……警告。
他没有去看那屏幕。他的目光,重新落回了那安静的、仿佛承载着整个宇宙恐怖的一粒米上。
显微镜的灯光,如同探照灯,将他和那粒米笼罩在一个孤岛般的光圈里。窗外的香港,依旧车水马龙,霓虹闪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港诡朋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诡朋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