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名额,宁缺毋滥。骑兵营的威名,容不得半分妥协。
王仲静立远处。那名士兵犹如石雕,双目圆睁,直视关羽。
破空声骤响!
箭矢贯穿苹果,碎片飞溅,钉入后方箭靶。士兵纹丝未动,连呼吸都未曾紊乱。
关羽收弓,捋须问道:“姓名?”
士兵抱拳:“末将李明,原北军五营屯骑营都伯,曾随将军征讨黄巾。”
关羽颔首:“准了。去领装备,登记名册。”
李明郑重行礼:“谢将军!”
关羽转身:“下一个!”
王仲未上前打扰,随小吏径直前往帅帐。他明白,关羽不仅选兵,更在为骑兵营选拔未来的将领。这些精兵,终将成为伍长、什长,乃至都伯、军侯。
不久,关羽掀帐而入,见王仲端坐饮茶,当即抱拳:“大哥何时到的?”
王仲搁下茶盏:“刚送走子经,顺路来看看。见你忙于练兵,便没惊动。”
关羽眉头一皱:这周仓!实在......
王仲直接插话:云长别怪他,是我让他别来打扰你的。怎么样,士兵选好了吗?
关羽点头应道:已经挑选妥当,都是能以一敌十的精兵,等这支铁骑亮相,定能威震天下!
王仲平静地说:嗯!我信得过云长的能力。对了,这支骑兵可曾取名?
这个......关羽拱手道,还请主公赐名!
王仲思索片刻:不如......就叫尖刀营吧!象征永不归鞘的利刃,你觉得如何?
关羽欣然道:多谢主公赐名,就叫尖刀营了!
随后,两人又深入交流了治军方略。王仲向关羽推荐了诸多现代练兵之法,包括沙袋阵型、每日负重行军,乃至军容军纪等细节。本就是帅才的关羽听完豁然开朗,当即决定在全军推行这套训练方案。
同时,关羽也道出了实际困难:士兵训练强度大,但口粮配给仍按普通标准,实在难以支撑。王仲立即承诺会解决军需问题,并约定来年粮食丰收后,要改善军中伙食,增加肉食供应,确保三餐充足。
午膳过后,闲谈间王仲提起牵招挂念老母之事,顺势对关羽说道:云长记得是河东解良人吧?以你的年纪,想必早已成家立业。不如给家中去信,派人把妻儿接到奉高来住。
(
王仲向来欣赏猛将,眼前之人他必然不会放过。
关羽轻叹一声:兄长,当年我 ** 逃亡,连家都未归,不知妻儿是否仍在解良。平儿如今有多高了?可曾受人欺负?
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眼中竟泛起几分黯然。
王仲立即劝慰:云长且宽心,他们必定安然无恙,正在解良等你。不如修书一封,派人接他们过来同住。
恰在此时,周仓引着刘基步入营帐。
刘基连忙躬身:主公总算找到您了!房屋改建工程中的地暖系统,工匠们实在难以理解,还需您亲自指点。
王仲故作姿态:伯温你学识渊博,竟连小小地暖都不明白?
刘基连连赔笑:属下愚钝,未能领会主公的建筑妙法,还望主公指点迷津。
王仲摆摆手:罢了,速速带路吧。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显着寒冷期:
首次出现于西周初年(公元前一零零零至八伍零年),史料记载甚少;
第二次正值东汉至南北朝(公元一至六零零年);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公元一零零零至一二零零年);
最后一次跨越明清(公元一三零零至一九零零年)。
值得注意的是,汉末三国恰逢第二次寒冷期。汉珷帝在位伍伍年间,史册记载了三次严重雪灾。
元狩元年十二月记载:大雪成灾,百姓多冻毙。从死伤情况推断,雪势极为猛烈。更严峻的是,七年后又连续两年爆发雪灾——元鼎二年三月与元鼎三年三月皆有记载。
(
二月天接连遭遇反常寒潮侵袭。
倒春寒是指本该回暖的季节气温骤降,仿佛重返寒冬。
这种鬼天气简直害人不浅!
史书有载,元鼎二年三月暴雪“积雪深达五尺”。元鼎三年更甚——本该解冻的河面竟在三月重新结冰!更离谱的是,四月又降下漫天飞雪。
关东十余郡县民生凋敝,饥寒交迫,易子而食的惨剧随处可见。
穿越者王仲虽无力扭转天时,却能提供更高效的御寒方案。
泰山郡收编黄巾后人口刚突破五十万,若放任严寒肆虐,恐将折损十之一二。
为阻止这场灾难,王仲早做部署,地暖系统正是关键措施。
太守府内,工匠们正研究王仲绘制的地暖图纸。
“孙师傅您见多识广,可曾见过这等物件?”
“就凭这玩意儿能过冬?俺咋觉得悬乎呢!”
“就是!干脆回家种地得了!”
嘈杂间,刘基随王仲踏入厅堂。
王仲直截了当问道:“哪里不明白?”
老孙头搓着手道:“大人,这图纸要在屋外挖坑...究竟有啥门道?”
得——看来得从基本原理讲起了。
王仲展开图纸详细说:“这个地坑,我称之为燃烧室,专门用来烧燃料产生热气。热气会顺着地下铺设的烟道网络传输,这样整个屋子就能暖和起来。”
老孙头眼睛一亮:“原来如此!所以墙面做成中空结构,也是为了引导热气流让室温升高?”
“说对了一部分。”王仲补充道,“这种墙体可称为复合墙,内部嵌有排烟通道。如果不留这些排气道,热气积压在地底可能会破坏建筑结构。”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