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心中愤懑难平,却碍于朝堂威严,只得强压怒火。但这更添其心头之恨。
刘宏难以置信:王仲行伍出身,怎会...莫非泰山未降大雪?
未等臣子回应,皇帝又自我否定:断无可能!北海、琅玡等地尽遭雪灾,岂会独漏泰山?
众臣议论纷纷:
必是谎报灾情,隐瞒实况!
这般暴雪竟无伤亡,简直荒谬!
此乃陛下登基以来最大雪灾,怎会无人殒命?
这厮,为求功名竟如此不择手段!
... ...
卢植却肃然行礼,沉声道:陛下!泰山郡非但降雪,且雪势之盛不逊于各州郡!
刘宏讶异:那为何...
卢植从怀中取出一封锦帛:陛下阅此信便知,为何唯有泰山郡能免于雪患!
刘宏挥手:呈上来!
小黄门接过信笺奉予天子。
满朝文珷仍困惑不解。
在他们看来,天灾终究是天命。
人力岂能抗天?纵是王仲又如何?便是天子亦难逃天谴!
只见皇帝目光急扫帛书,骤然显露惊容,深吸凉气凝视卢植:爱卿所言...当真?
卢植斩钉截铁:千真万确!臣尚携有王仲呈献其岳丈蔡邎的手炉貂裘,确是御寒圣品!
皇帝兴致盎然:蔡邕竟是王仲岳丈?
卢植答道:正是!蔡邕言天子犹罹寒苦,为臣者岂敢独享珍物,故珍藏未用。
皇帝微微颔首:蔡卿忠心...朕确许久未见蔡卿了。
张让暗自愕然:蔡邕这老儿拍马功夫倒愈发精妙,这些年闲居倒没白费!
袁隗等人大惑不解,从未听闻蔡邕有此言论,与往日清高形象大相径庭。
实则!
此语非蔡邕所言,乃卢植与其叙谈时,有意曲解其意。
那日蔡邕执蔡琰家书,不住喃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蔡琰曾听王仲提起过这番话,便在信中记录下来,辗转送达洛阳城中的父亲手中。
蔡邕原是为天下贫寒学子着想,才执意拒绝使用暖手炉与貂裘御寒!
然而......
卢植这老狐狸竟暗中偷换概念,将天下寒士悄然替换成了!
不过王仲这次确实又立下奇功,而且是足以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创举。政治人物向来擅长借势发力,何况王仲还是蔡邕的乘龙快婿,这现成的东风不借白不借!
卢植轻轻击掌,侍从立即捧着暖手炉和貂裘步入大殿。
那黄铜暖炉呈椭圆造型,约三寸高,恰好能拢在掌心。炉身錾刻着繁复的缠枝纹,顶盖布满蜂巢状的透气孔,配着便携提环,做工极为考究。
不仅天子,满朝文珷都被这精巧物件吸引,目光齐刷刷聚焦过来。皇帝更是亲自步下御阶,绕着暖炉左右端详,眼中尽是赞叹之色。
卢卿,这暖炉该如何使用?天子饶有兴致地问道。
臣为您演示。卢植边说边打开炉盖,倒入烧红的炭块,先放入银霜炭,再合上盖子......
妙极!皇帝频频颔首,看得入神。
请陛 ** 验。卢植将暖炉呈上,试试这温度可还合宜?
皇帝迫不及待接过来,双手交叠覆在炉上。暖流立刻顺着掌心涌向四肢百骸,让他舒服得眯起眼睛。殿内寒气逼人,愈发衬得这暖炉珍贵难舍。
好个巧物!天子龙颜大悦,想不到王仲一介珷夫,竟有这般巧思!快把那貂裘也呈上来!
卢植抖开貂裘时,整张雪白毛皮在殿中熠熠生辉。这裘衣不像军中粗犷款式,江南绣娘用金线在领口袖间刺出云纹,尽显雍容华贵。单是看着就让人觉得暖意融融。
谁说老祖宗不懂潮流!
皇帝刘宏瞪圆了眼,下巴都快惊掉了!
卢植麻利地给圣上裹上大氅,系紧领口示范道:“陛下若出宫,只需将兜帽这么一戴——”话音未落,柔软的貂毛已贴上天子耳廓。刘宏眯眼叹道:“蔡卿有心了!这貂裘当真妙极!”
文珷百官盯着那件华贵裘衣,眼红得能滴出血来。五更天的朝堂寒气刺骨,大臣们冻得像群鹌鹑,膝盖抖得咔咔响。皇帝越夸,他们越是抓心挠肝想摸上一把。
卢植全然不顾同僚目光,又献上件稀罕物:“此乃王仲所制耳罩,若嫌戴帽闷热,用这个护耳也是极好的。”刘宏将两团棉絮往耳畔一按,暖意霎时窜上天灵盖,抚掌大笑:“奇巧!当真是奇巧!”
“王仲还说寒气最毒脚底,特意做了御寒的踏雪靴。”卢植说着掏出四只皮靴,“高的护膝,矮的束踝,各备两双替换。此子思虑周全,孝心可鉴呐!”
刘宏摩挲着靴筒感慨:“得婿如此,蔡卿好造化!”忽又正色道:“难怪泰山郡无雪灾,若百姓皆得此物,莫说三日的雪,便是三年又何惧?”
“陛下谬矣!”卢植连忙摆手,“貂裘岂是寻常人家穿得起的?百姓多用羊毛袄,倒是这踏雪靴普及些。可夜里才是最难熬的——总不能让百姓裹着衣裳睡成腌菜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