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后世的专科院校。
与官学各擅胜场,专精一艺,自成天地。
这般安排,反倒别有洞天。
华佗舒展眉头:“侯爷这番苦心,华某铭感五内!说实话与那些腐儒同堂讲学,在下也如坐针毡。不如依侯爷所言,在书院外专设医道馆舍。”
王仲闻言振奋!
未料华佗竟如此通情达理。
当即朗声道:“先生放心,这医馆定会如启明之星光耀九州!”
忽有三字掠过心头,他徐吐气息,缓声道:“连匾额题名我都已想妥。”
华佗饶有兴味:“愿闻其详?”
王仲振袖而呼:“同仁堂!”
华佗细细品味:“同心同德,仁术济世,好个‘同仁堂’!华某拜谢侯爷赐名!”
王仲含笑许诺:“先生静候佳音。明日我便遣人广传先生收徒之讯,同时采办天下药材,定将这同仁堂铸成流芳百代的杏林圣地!”
华佗起身朝王仲肃然行礼:侯爷厚爱,华佗万分感激!
王仲扶起华佗,缓声道:万事需循序渐进。不如先定个目标,两年内在泰山各郡县开设同仁堂分号?
华佗郑重应允:华佗定当竭尽全力!
赵普从屏风后走出,拱手道:主公放心,明日便张榜招收学徒。各军选派的战地医疗队人员明日会去同仁堂报名。
王仲颔首:切记让他们隐藏身份,务必在两三年内学到华佗的真本事。
赵普详细禀报安排:他们将以平民身份报名,期间不执行军务,在泰山安家落户,与寻常百姓无异。
王仲满意道:你办事我放心。
赵普迟疑道:不过......医疗队需要专人管理。目前这种临时选拔的模式恐难持久。
王仲赞同:确实需要专人负责。但此人必须不会引起华佗疑心。
赵普沉吟:确实棘手。无论派谁与同仁堂接触,都可能引起神医警觉。
王仲叹道:华佗才智过人,确实难以瞒过他。
华佗的洞察力非比寻常。若被他识穿,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战地医疗队的组建也会化为泡影。
此事暂且搁置吧!
王仲长舒一口气,正欲转身离去。
不料,一抬头便看见张宁在不远处注视着自己。
王仲挥退赵普,问道:宁儿,你怎么来了?
张宁缓步走近:也许......我能帮上忙。
王仲略显诧异:
张宁扬眉道:怎么?觉得我不行吗?家父虽以巫医为业,却医术精湛。我虽不及父亲,但也有所研习。再者,我身为女子,不会引起华佗怀疑,不是吗?
王仲思索片刻。
这话确实有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由张宁出面都能完美解决问题。
张宁继续道:家父虽误入歧途,但初心未改。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始终是他的夙愿。若能拜入华佗门下,精研医术,也算是继承父亲遗志,完成他未竟的心愿。
王仲微微颔首,仍有顾虑:但要统领战地医疗队,仅懂医术远远不够。还需精通调度、管理等诸多事务。
张宁淡然一笑:在太平教时,虽未参与军政,但教中庶务我皆有过问。莫说一支医疗队,即便治理一城一地,我也有七成把握。
确实如此!
能统御百万信众的教派,又岂会管不好一支医疗队?
王仲不得不承认,张宁确实是最佳人选。
思忖良久,王仲终于决断:好!我答应你。明日就着手安排此事。
翌日。
华佗招收学徒的告示很快传遍泰山郡。
不出所料。
短短十日,报名人数已突破三千。
考虑到华佗精力有限,王仲最终将录取人数控制在五百人,计划待部分学员结业后,再行补充新员。
在五百名成员里,有五十位军中将士被划归张宁统辖。
张宁遵照王仲指示拜访华佗时,经过几道基础医理考核后,因资质尚可被收为门下。
约莫十日后。
匠师们将一座宅邸改头换面,王仲亲自题写同仁堂鎏金匾额,两侧配以楹联:银针良药驱疾苦,仁心圣手护平安。
前厅完全按照王仲设计的现代医疗布局:设有挂号处、药房、收银台、诊室及候诊区,功能齐备。
穿过前厅便是住院部。
原先的厢房均被改造成标号病房,每间配备两张病床及全套医疗用具。
庭院里种植着药用花草,既清新空气又利于康复,专设休憩区供患者活动。
最里层原为练珷场,现改建为学员宿舍区,足够容纳远道而来的学徒修习华佗所传五禽戏。
除宿舍外还设有大型药材仓库,储备各类医药物资以备急需。
最深处院落是华佗居所,由他亲手栽培的花草药圃环绕,清幽雅致。
同仁堂开张当日张灯结彩,闻讯而来的百姓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多是受惠于华佗的民众前来道贺。
神医留下坐诊实在太好了!这气派的医馆,多亏太守大人筹谋。望着高耸的药柜,有人发出惊叹。
两位幼童被父亲叮嘱:跟着华佗爷爷好生学艺,孩子清脆应答:定当勤奋修习,将来也要济世救人,引得父亲连声夸赞。
庭院内,王仲低声问道:如何?先生可还中意?
华佗笑逐颜开:妙极!当真妙极!侯爷对药庐陈设竟有这般精深见解,实在令人叹服!
王仲谦逊摆手:区区摆放之物,何足挂齿。先生悬壶济世的本事,才是同仁堂真正的精髓。
张宁奉茶上前:师父请用茶。
王仲目光扫过张宁,转而郑重道:宁儿便托付给先生了。
华佗颔首:侯爷放心,宁儿天资卓绝,不出半年,必成杏林翘楚!
同仁堂正式开诊!
试业数日后,百姓已熟谙堂中规矩,诸事渐入佳境。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