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最新出炉的《朝闻天下》!董卓逆贼弑君篡位,大汉江山将往何处?
报童的吆喝声响彻街巷。
这份由王仲创办的《朝闻天下》报刊,头版头条便以犀利笔锋痛斥董卓谋逆罪状。主笔卢植借文字倾泻满腔怒火,不仅详述伐董战役中王仲团结诸侯的功绩,更以万字长文罗列董贼累累罪行。
报刊首印十万册,七日内便覆盖全国主要城镇。更令人意外的是,其引发的舆论狂潮竟堪比当初的《讨董檄文》。各地印刷厂纷纷请示加印,最终王仲亲自批示扩大发行规模。
朝闻天下这第一响炮仗打得越响亮,在民间的影响就越深,带来的市场也就更加广阔。
议政大殿内。
赵普脚步匆匆赶来,满脸喜色:主公,各地传来的销售数据显示,光是雒阳县就卖出十五万份,全国汇总起来总销量突破百万!
百万之数?王仲难以置信,真有如此惊人?
要知道整个大汉王朝才多少人口?
能识文断字的又有几何?
首期报刊就能售出百万份,除定价亲民外,更证明这份报刊确实大受欢迎,这年头可连造假的门路都没有啊!
赵普重重点头:下官也始料未及,朝闻天下竟能如此火爆,卢先生知晓后定会欣喜若狂!
他自然高兴。
王仲轻啜香茗:但更令我兴奋的是,若能把这报纸做成日常,让百姓渐渐离不开它,那我们就等于掌握了民心所向,这可比挟天子以令诸侯高明百倍。
主公英明!
赵普恭敬行礼:还是主公独具慧眼,能想出这般妙计。翰林院的文笔如刀,将来主公征战四方时,以朝闻天下发布讨逆檄文,先声夺人,民意所向自然战无不胜!
妙!实在是妙不可言!
赵普由衷赞叹。
王仲笑而不语,否则何必费这诸多周章?
当即吩咐道:则平,速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卢先生,让他尽快筹备第二期内容。日后要做到半月一期,才能让报纸常驻百姓生活。
赵普躬身领命:主公放心,下官这就去翰林院与卢先生商议!
半月刊——
这已是王仲能做到的极限。
在这个消息全靠口耳相传的年代,稿件传递需要时间,印刷制作同样耗时,若要覆盖偏远郡县,周期只会更长。
想要缩短周期,王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豫州颍川地界。
荀氏祠堂中。
荀家族长荀俭手握《朝闻天下》,眉头深锁:“文若,此事当真不再斟酌?曹孟德连番登门相请,诚意十足!”
一袭青衫的荀彧拱手道:“叔父明鉴,世人皆道曹公乃『治世能臣,乱世枭雄』,可这些年来,他可曾有过惊世之举?”
荀俭将茶盏轻轻放下:“他与陈王共建后汉,广施屯田之策,又招揽天下英才,这般作为尚不及格?”
荀彧目光微凝:“叔父可知,泰山郡守王仲不仅同样施行这些政策,更是棋高一着。”
“糊涂!”荀俭突然提高声调,“那王仲仅有弹丸之地,麾下谋士如云。你这般赶去,怕是要明珠暗投!”
廊外竹影婆娑,荀彧的轻笑混着沙沙竹响:“叔父可记得《三字经》中『荀家八龙』的典故?王仲既知我荀氏先祖,必不会怠慢荀家子弟。”
“更何况......”
“哦?”荀俭尾音上扬。
荀彧压低声音:“当今天下群雄逐鹿,王仲能静观其变,韬光养晦。侄儿以为,此乃真龙潜渊之相。”
“待其龙啸九天之日,莫说曹操袁绍,便是袁术吕布之流......”荀彧突然收声,郑重长揖:“恳请叔父成全。”
紫檀案几发出吱呀声响,荀俭扶着桌沿起身,叹息道:“明 ** 与公达同赴泰山吧。记住,既入棋局,便要落子无悔。”
“公达?!”荀彧瞳孔微震。
“昨夜他便来辞行,对曹操的聘书视若无物。”荀俭转身望向庭院,“你叔侄二人倒像约好似的。”
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勾勒出菱形的光斑。荀彧默然——他想起那位年长六岁的侄子,昔日不苟言笑的黄门侍郎。
(好个荀公达,藏锋至此。)他在心中暗叹,(不过同僚相辅,倒也是桩美事。)
“曹氏那边,我会另遣子弟投效。”荀俭的声音突然苍老许多,“他日沙场相见...记得给荀家留条退路。”
荀彧恭敬行礼:叔父放心,小侄定当竭尽全力!
荀俭点头道:今晚早些休息,养精蓄锐,明日启程。
荀彧应道:侄儿告退。
说完便躬身退出祠堂。
待荀彧离去,荀俭长舒一口气,暗自思忖:但愿这个王仲不要太过平庸,好歹能让咱们荀家的麒麟儿一展才华。
泰山议事厅内。
赵普拱手请示:主公,卢师派人来询问第四版的主题内容。
王仲沉思片刻:就介绍泰山藏书楼的规划吧。
第一期着重招贤纳士,第二期自然要给那些观望者加把火。这藏书楼的分量,足以令人震撼。
赵普略显迟疑:主公,藏书楼尚未动工,现在就刊登是否......
王仲摆手道:则平多虑了。
其一,我们本就是介绍规划,规划本就是未来之事;其二,藏书楼建设势在必行,地址已选定,最迟明年开工,无妨。
赵普点头:那本期主题便定为藏书楼规划。
王仲补充道:记得突出这句话——万卷典籍,任君借阅!
赵普会意:此言胜过千言万语。
说罢告退离去。
这时,王仲脑海中突然响起提示音:
检测到曹操好感度清零,是否夺取其气运?
哈哈!
管他的!
免费的果子还挑什么,先吃掉再说。
王仲心中默念:夺取!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