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铤和鲍老汉制作好细盐并收拾好“作案现场”的第二日,听见有人在叩门,鲍老汉出门一瞧。只见三人站在院外,一人与林铤年龄相仿,乃是同村住在村口的鲍喜,另一人比林铤小上许多,面白无须,面容姣好,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周不疑,(192年—208年[另说210年]),周不疑少年早慧,十七岁创作文学理论《文论四首》奠定建安文学批评基础;后有?柳城十策?:献十条攻城妙计助曹操破柳城,仅用其一即奏效】。至于第三人看上去则年龄大上林铤不少(刘巴),气质儒雅,一看就知道定是哪家的贵人。“这不是村口家的鲍喜吗?身后跟着两位身着袍服【直裾袍?:衣襟垂直裁剪,便于活动,东汉后成为士人日常主流服饰。外罩黄色纱衣增加飘逸感,衣料多为精细麻布或粗织丝绸】的男子,观其仪态衣着想必是哪家的贵人。我们家除了在赵范郡守麾下当管军校尉的糙汉子堂侄儿鲍隆就没认识其他贵人了,难道是来找林小子的?”鲍老汉边思考着手脚上也没停,赶忙迎了上去打开院门。
鲍老汉打开门,对着同村的鲍喜问道:“小喜子,你身后的两位贵人是?”
鲍喜赶忙开口回道:“这两位是零陵郡来的贵人,说是铤哥儿的朋友。在村口遇见了我,我便为他们引路前来。”
鲍老汉闻言心中稍定,连忙对着鲍喜身后二人拱手一礼道:“林小子在里屋,我这就去唤他。寒舍简陋得紧,失礼于两位贵人了。”
刘巴、周不疑二人闻言也是回手一回礼,口称不会。
说罢鲍老汉就去里屋唤林铤,林铤走出屋子一见是刘巴与周不疑二人,心中大喜。连忙走过去拱手一礼道:“子初兄、元直兄你们怎么来了!二位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二人闻言皆是一惊,刘巴笑着回道:“蓬荜生辉?【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秦简夫戏曲作品,清代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收录贵客到门,蓬筚生光作为典型用例】廷钰还真是才思敏捷啊!如此形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巧妙而准确。哈哈哈哈哈…………”
周不疑这时也问道:“我从未听闻如此形容,敢问廷钰兄是何处听来的?莫不是廷钰兄所创?”
林铤心中一阵尴尬,面上却也强装无事。心道:“这个词好像是元代才出现的吧?算了,剽窃后人创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既然如此就一条路走到黑了。”
随即脸不红心不跳的回周不疑道:“然也。”
心中却道:“秦简夫,对不住啦。要怪就怪你出生晚了”
说完便邀请二人进院中坐下,待二人落座便为二人各倒了一杯热水道:“桂阳郡地处偏远,物资匮乏。无好茶招待二位,唯有以此热水代茶,还望莫要介意。”
二人倒也不介意,端起杯子将杯中热水一饮而尽,并口称不介意。饮完杯中热水后周不疑率先开口问道:“我等平日里煮茶之时才会饮热的茶水,游历诸方从未见过平民之家饮用热水之先例。【东汉时期,铁制炊具逐渐普及,但燃料(柴火)成本高昂,普通农户每日烧水费用可达日收入的20%-50%,导致热水成为少数人的奢侈饮品。】
二人高兴的口称:“此热水甚好,无茶有热水亦可。”
见二人高兴,林铤觉得时机刚好。便想趁势对二人展示自己制作的细盐,希望看看有没有机会通过二人搭上大商队亦或者适合的商家。于是便说道:“二位请看这是何物。”说罢便从鲍老汉手中接过一个竹筒,放置在二人桌前。
周不疑看着这竹筒有些好奇道:“此乃何物?”
林铤故作神秘的笑道:“二位打开竹筒看看。”
刘巴略带疑惑的拿过竹筒打开一看,心道:“如此神秘,看起来却又有些平常,如此雪白之物,是何物?”带着疑问刘巴将竹筒中的细盐倒出后仔细端详起来。
仔细看过之后,刘巴略带疑惑看向林铤问道:“廷钰,此物观其形,雪白剔透,颗粒分明,细若微尘;闻其味,却又无味。此雪白无味之物,何也?”
林铤略带些不怀好意笑着说:“子初不妨尝尝看,自然知晓其为何物也。”
刘巴不明所以的用手捧着一小撮细盐凑到嘴边,小心翼翼的伸出舌头稍稍沾了一下掌中的细盐。入口之后刘巴瞬间瞳孔剧震!然后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向林铤道:“此物…………竟是盐?我在州牧府邸见过最好的精盐与之相较犹如云泥之别也!竟然可以毫无苦涩之味,观其色泽雪白而晶莹剔透,颗粒细若流沙,从未见过如此品质的精盐!”
听完刘巴的话,周不疑也好奇的用手掌捧了一小撮,学着刘巴的样子尝了起来,品尝之后的周不疑脸上震惊的表情比刘巴还夸张。周不疑是荆州别驾刘先的外甥,自出生起便是锦衣玉食,舅舅刘先对其视若亲子。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往周不疑那儿送一份,所以自幼周不疑(虽然现在也不是很大)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什么好玩意儿没见过?但今天这细盐却是给周不疑极大的震撼。周不疑自诩自己见多识广,也从未见过品质和纯度如此之高的精盐,可以说的林铤拿出的细盐是彻底颠覆了他对盐或者说是精盐的认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风起荆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风起荆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