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儿,既然是你提出的由州牧府委派一名人才到桂阳郡担任郡丞,想必你心中已有人选了吧?那你便推荐几人吧,为父帮你参考参考。”刘表再次考校刘琦道。
刘琦也不矫情:“父亲,孩儿推荐伊籍伊机伯、王粲王仲宣、和洽和阳士这三人。”
“伊机伯有才能且私下与你相交颇多,王仲宣亦算是颇有才学但其状貌不扬,加之身体孱弱,行事又不拘小节,至于和阳士品行能力皆佳。此三人之中唯王仲宣不是最佳的人选,其余二人皆可。这次已经言明由你决定,你便在三人之中择一人担任桂阳郡郡丞吧。”刘表决定放手让刘琦尝试一番。
“可否容孩儿回去思考一日再做决定?”
“可以,你且先回去思量一番吧,确定人选后便随你一同前去桂阳郡。”
随后刘琦便行礼告退。
刘表看着自己长子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是略感欣慰,这个时候的刘表还是很宠爱和注重培养刘琦的。
……………………………………………………
与此同时,襄阳城内,王粲家宅之中。
“仲宣,何不再考虑一下呢?我主乃是世间少有之大才,更是有非一般人可比的气量。”
说话之人正是离开桂阳郡前来说服王粲的廖立。
“公渊,非是我知晓你主之才。只是我连刘景升这个堂堂的荆州牧都只是无奈之下才屈身于其帐下,想林铤一个郡守又如何让我真心效力?只是因为其所谓的有才吗?天下有才之人何其多也。”王粲反问廖立道。
昔年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与族兄王凯、友人士孙萌等离开长安,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见王粲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所以并不太看重他。
“你且看我这卑鄙之人主公都亲自登门相请,不像刘景升一般只看中外表和名声,而不重实际之才学。否则,以仲宣你之才学应当重用才是。”
廖立的话像一把利刃再次刺中了王粲心里最痛的那一处,回想来到荆州因为颜值受到的冷落,王粲此时唯有沉默不语。
正在此时门外侍从来报,公子刘琦前来拜访。
王粲才回过神来,请廖立去偏房暂歇,自己则整理了一下衣冠亲自出门去迎接刘琦。
“不曾想长公子大驾光临,粲有失远迎!还请长公子移步寒舍之内。”王粲边说边将刘琦请进家中。
待刘琦进王粲宅院之中落座便开口说道:“仲宣先生,今日冒昧前来叨扰乃是有一事请教。”
“公子但说无妨。”
刘琦接着说道:“今日接到桂阳郡呈报的文书,桂阳郡发生蛮祸,虽已平定,但郡守赵范身死于此次蛮祸之中。桂阳郡目前上报文书,林铤林廷钰此人因平定蛮祸为首功,遂呈报请林铤为新任桂阳郡之郡守。”
王粲故作惊讶道:“竟有此事?不知林铤乃何许人也?”
“要说林铤此人经历也是颇为奇异,听闻其入仕经历与桂阳郡中的管军校尉鲍隆、陈应颇为相似,先前因人举荐为赵范所启用,后便入桂阳郡军中历练。传言其颇为有才能,屡立功勋,短短时间便从伍长晋升为军侯,甚至在桂阳蛮祸之前赵范还欲为其请功为别部司马。如今我父有意让其接替赵范成为新任的桂阳郡郡守,但又恐其未必知晓熟悉政事,故而考虑又州牧府委派一名郡丞以做辅佐。”刘琦说完之后还不忘看一看王粲的反应。
王粲此时则是神色自若的问道:“原来如此,公子既然前来,想来心中或已有合适的人选了吧?”
刘琦见王粲不接话还反问自己,心中亦是感叹襄阳城中的文士还真是没几个简单的。
刘琦不死心的继续问道:“不知仲宣先生心中可有什么适合的人选?”
王粲深谙“太极”知道,依旧答道:“此等大事王粲自是不敢妄言,而且以公子之贤明想必自有明断。”
正如廖立之前所说的,王粲因为“颜值”和性格的问题一直不受刘表的“待见”,所以王粲在荆州之中的生存之道就是不依附于任何荆州世家豪族,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正因如此刘琦才想尽力拉拢这样有才能的中立派。
“我心中之首选正是仲宣先生,这次我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前来,还请仲宣先生莫要推辞。”刘琦一脸真诚的看着王粲。
王粲见此,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之前这么糊弄过去了。于是便叹了一口气道:“多谢公子抬爱,兹事体大,可否容粲考虑些时日?”
刘琦见此也是颇为无奈于是道:“先生所言甚是,既然如此还请先生务必慎重考虑此事。那刘琦先行告辞,过些时日再来拜访先生。”
说完刘琦起身一礼便要离开,王粲也匆忙起身相送。
待王粲将刘琦送走之后也无奈的再次叹气,随后便去宅院偏房寻廖立。
【伊籍(生卒年不详),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后升任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进入成都(今四川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所受到的待遇仅次于昭德将军简雍和秉忠将军孙乾等人。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升任伊籍为昭文将军。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制定《蜀科》,《蜀科》是治理蜀汉所用的法律,《蜀科》中的条列律令都出自这五人之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风起荆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风起荆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