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尘在致密岩层中的渗透,已至极其艰深之境。地脉压力如同无形巨手,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每前进一分,都需要信息模型耗费巨大“心力”推演最优路径,并调整自身存在属性以完成与前方岩矿的融合置换。
速度,已缓慢至近乎凝固。
“渊瞳”映照出的前方,岩层结构愈发古老奇诡。巨大的结晶矿脉如黑龙盘踞,散发出冰冷的能量惰性;未经扰动的原始岩芯坚逾精钢,其晶格结构紧密到几乎不存在可供渗透的缺陷;更深处,偶尔还能扫描到一些地壳变动留下的、充满混乱能量乱流的断裂带,如同大地深处的丑陋伤疤。
信息模型的光影在晶尘内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转、计算。推演出的路径变得支离破碎,时常需要长时间停滞,等待模型重新整合数据,寻找那几乎不存在的缝隙。
然而,就在这举步维艰的困局中,那源自下方、一直被模型记录并作为重要牵引坐标的悲怆余烬波动,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微弱的感应,而是化作了一种……可以被“渊瞳”直接捕捉并分析的、持续存在的“信息流”。
这信息流中,蕴含着多种复杂的“印记”:
一种深沉、厚重、带着绝望守护与最终释然的悲怆意志,那是王海焚尽自身留下的最后回响; 一种冰冷、纯粹、如同大地脊梁般不屈的镇岳阵意余韵,源自那尊石像; 还有一种极其微弱、却坚韧不拔的……净化之力被强行撕裂、燃烧后残留的炽热余温,属于钥匙核心最后的牺牲; 最后,则是最新被捕捉到的那一丝……古老、破碎、夹杂着邪异的异常规则波动。
这些印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段独特而稳定的“信息旋律”,如同黑暗深海中一座不断发出特定频率信号的灯塔。
“渊瞳”冰冷地记录、解析着这段“旋律”。信息模型开始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参数之一,纳入路径推演的核心算法。
渐渐地,模型发现,这段“余烬旋律”的存在,似乎……并非完全无序。其波动频率,隐隐与更深层地脉的某种极低频的、近乎固化的“基础规则脉动”……产生着极其微弱的谐振。
而这种谐振,在某些特定的岩层结构节点附近,会变得稍微明显一丝。
这些节点,就像是隐藏在复杂岩层迷宫中的……一个个极其隐秘的“路标”!
它们本身并无特殊能量散发,但其存在的“规则状态”,却因为与“余烬旋律”的微弱谐振,而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不同于周围岩层的“信息特征”!
这种特征,对于寻常感知乃至污秽巨山的扫描而言,毫无意义,根本无法察觉。
但对于拥有“渊瞳”、能够进行超高精度信息扫描与模型推演的晶尘来说——
这无异于在无尽的黑暗迷宫中,看到了一条由微弱萤火标记出的、断断续续的小径!
“渊瞳”立刻调整了扫描重点,全力捕捉那些具有特殊“信息特征”的岩层节点。
很快,一条全新的、更加曲折但却指向性更加明确的路径,在信息模型中被迅速勾勒出来!
这条路径不再强行穿越最坚固的岩核或能量混乱带,而是巧妙地串联起那些散布在各处的、与“余烬旋律”谐振的隐秘节点,如同踏着一条无形跳板,蜿蜒通向那悲怆余烬的源头!
前进的方向,豁然开朗!
晶尘的移动虽然依旧缓慢,却不再有长时间的停滞。每一次与目标节点的“融合”,都仿佛一次精准的定位校准,使其在浩瀚岩层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
那层无形之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优化。它开始能够模仿并利用这些节点本身的“信息特征”,使得晶尘在通过这些节点时,其存在感能更好地融入节点自身那奇特的规则状态中,隐匿效果大增。
它就像一枚被磁石牵引的铁针,在迷宫中找到了正确的吸引力线,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靠近。
……
而在晶尘后方,上层区域的某条阴暗裂隙中。
岩拓那借助诡异菌群勉强稳固下来的血影,正如同壁虎般,紧贴着冰冷粗糙的岩壁,缓慢向下爬行。
它的状态依旧糟糕透顶,力量未有恢复,只能依靠着那点阴性能量维持存在不灭。但它的意志,却在绝望与痛苦的磨砺下,变得如同淬毒的冰晶,更加阴冷和专注。
它失去了对目标方向的清晰感应,只能凭借着那一点残存的、源自灵魂层面的模糊执念指向,以及偶尔能捕捉到的、下方传来的极其微弱的能量环境变化(主要是越来越清晰的地脉深层压力与那悲怆余烬的微弱辐射),来判断大致方位。
它的行进方式变得更加原始,也更加有效。它不再试图感应能量流动,而是将残存的感知力高度集中,细细体会着岩层本身传递来的、最细微的震动与压力差。
它像一条真正的盲蛇,依靠着对大地本身“呼吸”的感知,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靠祖宗托梦破案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靠祖宗托梦破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