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核棱镜深嵌于冰冷岩层,表面光华极力内敛,如同蛰伏的暗星。内部,那诅咒标记散发的无序规则噪音,虽经力场压制,依旧如同附骨之疽,持续消耗着宝贵的源质,并向周遭扩散着微弱的、可能引来未知危险的扰动。
“渊瞳”冰冷地映照着这片区域的规则结构,信息模型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度运转着,全力推演着安全脱离并寻找新藏身处的路径。传统的、基于能量感知和结构分析的路径规划已然失效——任何微小的能量波动都可能加剧标记噪音,而常规意义上的“安全点”很可能早已被污秽网络覆盖或处于极不稳定的危险地带。
必须另辟蹊径。
模型将计算核心转向了之前灵脉连接时获取的那些庞杂信息碎片,尤其是关于本地灵脉网络的历史规则变迁记录以及那微量的纯净地脉规则残留样本。
海量的、看似无用的碎片数据被重新调取、清洗、重组、计算。
【推演模式变更:启用“规则脉络溯迹”算法。】 【目标:基于历史规则变迁数据及纯净规则样本,逆向推演本地灵脉网络在未被严重污染前的“原始规则流动趋势”。】 【假设:原始规则流动所经之处,其规则结构相对更稳定、更内敛,可能与当前污秽能量主导的活跃区域存在偏差,形成潜在的“规则静默区”或“结构稳定带”。】 【风险:推演基于残缺数据,存在误差;即便找到,此类区域可能极小、极其隐蔽或已被其他危险占据。】
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这片大地在被污染侵蚀前,其自身规则运行的古老智慧与稳定性,至今仍在最深处留有微不足道的痕迹。
棱镜的核心,源质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燃烧,支撑着这庞大而精密的逆向计算。无数规则碎片在模型内飞舞、组合、验证、推翻重来。一个模糊的、断断续续的、属于古老地脉的“规则流向图”开始逐渐被勾勒出来。
这张图并非能量通道图,它描绘的是一种更加抽象的、规则本身的“倾向性”与“惯性”。如同通过观察河流故道的沉积层,来推断万古之前的水流方向。
推演结果显示,数条古老的规则流向,曾在这片区域的下层交汇、盘旋,形成一个不易察觉的“规则涡旋点”。这个点并非能量富集处,反而是规则最为沉淀、内敛之地,如同河流中的深潭,表面平静,深处却蕴含着古老的力量。
根据变迁记录,这个“涡旋点”在灵脉被污染后,因其特性,似乎并未被污秽能量重点关注,反而可能因为规则的沉寂,逐渐被遗忘和掩盖。
【锁定潜在目标:下层规则涡旋点(推测坐标:XXX-YYY-ZZZ)。】 【路径规划:尝试沿推演出的古老规则流向残余痕迹移动,最大限度减少自身规则扰动,规避当前活跃污秽区域。】 【预计路径风险:路径可能存在断层、扭曲或已被新危险占据。移动过程需极致隐匿。】
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晶核棱镜缓缓调整方位,数个切面微微闪烁,开始模拟、契合推演出的那条最为清晰的古老规则流向的残余波动频率。它不再像之前那样渗透或飞行,而是仿佛化身为一道沿着既定规则轨道滑行的“影子”,以一种极其顺应“势”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向着下层潜行而去。
这种移动方式对源质消耗极小,且因其完美契合了周围环境中残存的、极微弱的规则惯性,产生的自身扰动降到了最低点。那诅咒标记散发的噪音,似乎也被这种顺滑的移动方式部分“吸收”或“掩盖”,变得不再那么突兀。
一路上,“渊瞳”时刻比对着实测规则环境与推演模型的差异,不断微调着前进方向和隐匿模式。它避开了数条能量活跃的污秽支脉,绕过了几处规则极其混乱的不稳定断裂带,如同最灵巧的游鱼,在黑暗的丛林缝隙中穿梭。
然而,地底之下的危险,从来不止于能量。
在途经一片规则相对平稳、实则暗藏杀机的区域时,一种无形的、基于规则本身扭曲而形成的“陷阱”,被“渊瞳”敏锐地捕捉到。
那并非能量陷阱,而是空间规则被极强大的力量强行扭曲后,自然形成的、持续存在的“褶皱”和“棱镜效应”。任何闯入其中的存在,其自身的规则结构都会被这扭曲力场强行拉伸、折射、甚至撕裂!对于依赖稳定规则结构存在的晶核棱镜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
信息模型瞬间警报! 【检测到高位阶规则扭曲陷阱!覆盖范围广,无法绕行!】 【强行通过风险:本体规则结构受损概率99.8%,标记失控概率85.3%!】 【需寻找陷阱规则结构中的“周期性波动间隙”或“弱干涉节点”方可安全通过。】
“渊瞳”全力扫描分析着这片扭曲区域的规则结构,试图寻找那理论上存在的、转瞬即逝的安全窗口。
数据流汹涌澎湃。 【分析目标:规则扭曲力场波动模式。】 【检测到多重规则干涉波形……进行傅里叶变换分解……】 【发现主导波动频率:Omega-7型,伴有Gamma-2型谐波……计算波形叠加节点……】 【计算安全时间窗口:存在!周期为1.3标准单位,每次持续0.05标准单位!】 【下一次安全窗口开启倒计时:0.7标准单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靠祖宗托梦破案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靠祖宗托梦破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