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满腔热忱的汪家姑父姑姑,小屋的门轻轻合上,将外界的寒气和喧嚣彻底隔绝。房间里瞬间陷入一种只属于他们两人的、静谧而温暖的氛围中。
明亮的灯光下,刚才谈判时那种运筹帷幄的紧绷感渐渐松弛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战过后、共享成果的亲密与松弛。
两人默契地开始收拾略显凌乱的客厅,将水杯归位,椅子摆好。简单的动作间,目光不时交汇,都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满足。洗漱完毕,换上舒适的睡衣,身上带着同样的皂角清香,他们终于可以放松地窝在客厅那张旧沙发里。
刘小惠像只温顺的小猫,自然而然地依偎在詹晓阳身边,脑袋靠在他的肩膀上。她仰起头,看着詹晓阳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的下颌线,眼睛里闪烁着崇拜和浓浓的好奇。
“晓阳,”她轻声开口,打破了宁静,“我今晚一直想问你……你那个‘卖得越多,提成越高’的招数,是怎么想出来的呀?我感觉……感觉好厉害,但又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别人这么做生意的。” 她的话语里带着单纯的困惑,仿佛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
詹晓阳心里微微一怔。这个“阶梯提成”制度,在前世的直销、微商乃至很多销售团队中早已是烂熟于心的基本法,但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的90年代中期,对于刘小惠这样一个单纯的卫校女生来说,无疑是极其新颖甚至有些超前的概念。
他不能直接告诉她这是来自未来的经验,只好迅速在脑海中编织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笑了笑,伸手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语气带着几分随意:“这个啊,说起来也是巧合。我有个远房表哥,前阵子在捣鼓一个叫‘安利’的国外公司产品,成天跟我吹嘘他们那套奖励制度。我听着觉得有点意思,就琢磨了一下,把里面一些能用的法子,稍微改了改,用在了咱们的鹅肉团购上。算是……偷梁换柱吧。”
“安利?”刘小惠眨了眨大眼睛,一脸茫然,“没听说过这家公司呀。”
“嗯,是一家国外的新公司,刚进咱们国家没多久,知道的人还不多。”詹晓阳含糊地解释,顺势转移话题,“不过这套方法的核心,就是鼓励人多劳多得,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效果你也看到了。”
刘小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很快,另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浮上心头,这也是她作为“未来老板娘”最关心的。她微微坐直身体,表情变得认真起来:“晓阳,还有个事我有点想不通。你看啊,咱们一只鹅卖298,要给黄叔成本,要给帮忙卖的人那么高的提成,最高都90块了!还要加上送的那套餐具……这么算下来,咱们自己还能挣钱吗?别忙活半天,光是热闹了。”
看着她微蹙的眉头,一副小管家婆的操心模样,詹晓阳不禁莞尔。
他拉着她的手,放在自己膝盖上,用指尖在她手心轻轻划着,语气带着一丝调侃和自信:“傻丫头,记住一句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商人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来,我给你好好算笔账,你就明白了。”
他说着,从沙发旁拿过笔记本和笔,摊开在茶几上。刘小惠也凑近了些,专注地看着。
詹晓阳一边写,一边清晰地解释,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师:
“咱们先看成本构成。主要分四大块。”
“第一块,供货成本。 我们给黄爸爸的结算价是120元一只。这个价格是怎么来的呢?一只生鹅大概18斤左右,黄爸爸收购生鹅的成本,按均价4.5元一斤算,是81元。加上卤制的人工、香料、水电煤气等杂费,每只鹅的成本大概在85元左右。但是,别忘了,鹅毛可以卖钱,一只鹅的鹅毛能卖8到10块钱。所以,黄爸爸每只鹅的实际成本大约是 85 - 9(取中间值) = 76元。我们给他120元,他每只鹅的净利润在40元左右。如果这次团购活动,咱们的目标是卖出600只鹅,那么黄爸爸家就能收入 600 * 40 = 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笔巨款了。”
刘小惠听得连连点头,对黄爸爸家的收益感到高兴。
“第二块,推广提成。 这是最大的一块支出。我们设定的最高提成是90元/只。即使按最高档算,这也是固定的。”
“第三块,赠品成本。 就是那套看起来很高档的餐具。咱们批量订制,一套的成本控制在15块钱左右。”
“第四块,运营杂费。 包括宣传单印刷、交通通讯、还有我请客吃饭之类的开销,平摊到每只鹅上,大概算10元吧。”
写到这里,詹晓阳在笔记本上列出了一个清晰的算式:
售价:298 元/只
减去:
1. 供货成本:120 元
2. 最高提成:90 元
3. 赠品成本:15 元
4. 运营杂费:15 元
合计成本:120 + 90 + 15 + 10= 235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