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爸爸接过信封,揣进怀里,郑重地点点头:“放心,误不了事!我走了!”说完,他发动摩托车,载着沉甸甸的希望,消失在渐亮的晨光中。
忙完这一通,天色已经泛白。詹晓阳和刘小惠都感到又冷又饿。两人走到市场口那家熟悉的早点摊,要了刚出锅、炸得金黄酥脆的油炸粿(油条)和滚烫的豆浆。坐在简陋的摊位上,喝着热乎乎的豆浆,吃着香脆的油条,看着街上渐渐多起来的行人和车辆,一种忙碌过后的充实感和淡淡的疲惫交织在一起。
吃完简单的早餐,身体暖和了许多。他们回到小屋,脱掉外套,简单都洗把脸,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重新钻回尚存余温的被窝。
寒冷的清晨与温暖的被窝形成鲜明对比,巨大的舒适感瞬间将疲惫放大。两人相拥着,什么也没说,很快便再次沉入香甜的梦乡,补上这短暂却珍贵的睡眠。
再次醒来,已近中午。是被窗外的阳光和隐约的嘈杂声唤醒的。两人赖了会儿床,才起身洗漱。詹晓阳想起下午要给茶叶商会送货的事,便下楼用公用电话给姑父打了过去,请他帮忙开货车过来运货。姑父爽快地答应了。
随便吃了点快餐填饱肚子,姑父的货车就到了小屋楼下。大家齐上手,将48只鹅和配套的48套餐具搬上货车。詹晓阳和刘小惠也坐进驾驶室,按照纸条上的地址,向茶叶商会驶去。
到达目的地时,陈老板和几位商会的老乡已经等在楼下。看到满满一车的货,大家都很高兴,纷纷上前帮忙卸货。交接过程很顺利,陈老板对詹晓阳的守时和货物的包装质量赞不绝口。拿到沉甸甸的货款,詹晓阳心里也踏实了。
送完货,姑父问:“晓阳,接下来去哪?”
詹晓阳想了想:“姑父,麻烦您再送我们去一趟陈桥市场吧,我们得去小姨店里结下账。”
“没问题!”姑父爽快答应。
到了陈桥市场,与姑父道别后,两人走进林家小姨的店面。这时刚好没什么客人,小姨、小姨夫和林珊珊正围坐在店里的小桌子旁吃午饭。看到他们进来,连忙招呼一起吃点。
詹晓阳摆摆手:“小姨,你们先吃,吃完再说。我们不急。”
小姨让他们先坐,快速扒完饭,便过来和詹晓阳核对这几天的团购订单信息。刘小惠则自然地坐到林珊珊旁边,两个女孩低声说着悄悄话,不时瞅向正在认真工作的詹晓阳,发出轻轻的笑声。
半小时后,账目核对清楚,刘小惠也和小姨结算了今天的日常鹅肉货款。临走时,詹晓阳特意叮嘱小姨、小姨夫和林珊珊:“小姨,过几天可能真有强寒潮,还会下雨,你们上下班路上一定多穿点,注意安全。摊位这边,到时候看情况,如果天气实在太差,人流少,可以适当减少一两只鹅的进货量,避免剩下。”
小姨连连点头:“晓阳你放心,我们晓得了,会注意的。”
从陈桥市场出来,两人又依次去了新桥市场建国叔、开源市场梅姐的摊位,最后回到南春桥,完成了一天所有摊点的日常结算工作。
回到小屋,将收到的货款妥善放好,詹晓阳拿出团购登记总表,将今天各点新增的订单仔细登记上去。
他发现,新增的订单基本都集中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取货。他想了想,决定等明天去老陈粥店拿到最后的订单汇总后,再一起报给黄爸爸,方便他统一安排生产配送。
忙完这些,抬头看墙上的钟,才下午六点多,但冬日的夜幕早已降临,窗外一片漆黑。连续几天的紧张忙碌,让两人都感到有些精神疲惫。
詹晓阳看着正在收拾屋子的刘小惠,忽然提议:“小惠,今晚别守着电视了。要不,我们去南郊路逛逛吧?听说那边新开了条商业街,挺热闹的。”
其实,他心里藏着一个念头:想给刘小惠买一块精致点的手表。她经常需要跑各个市场结算、看时间,有块像样的手表会方便很多。而且,他也想用这种方式,犒劳一下这个一直默默陪伴他、支持他的女孩。
刘小惠听到这个提议,眼睛亮了一下,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好呀!整天呆在屋里也闷了。”
于是,两人穿上暖和的外套,锁好门,携手走进了腊月夜晚的寒风中,朝着新兴的南郊路商业街走去。
街灯璀璨,人流如织,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而对于他们来说,这既是忙碌间隙的一点放松,也可能是一次充满温情的购物之旅。
团购业务如火如荼,生活的节奏紧张而充实,但在这忙碌的间隙,他们依然努力为彼此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小而确定的幸福时刻。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