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觉睡到临近中午才醒。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带来一丝暖意。两人起床后,詹晓阳没让刘小惠出门,安排她在屋里搞卫生,自己则去老陈的粥摊拿约好的团购订单汇总,并承诺带快餐回来。
到了老陈的粥摊,老陈和他的两位亲戚已经在店里等着了。看到詹晓阳,老陈露出标志性的憨厚笑容,另外两人也热情地打招呼。
寒暄过后,老陈和两位亲戚几乎同时拿出了各自的团购订单登记本。詹晓阳接过来一看,心中不禁一震!
老陈的本子上,清晰地记录着:68份。这个数字,正好卡在他之前坚决设定的200份上限之内(之前已有132份)。而他那两位亲戚的本子上,则分别记录着40份和45份。三者相加,足足153份!
詹晓阳瞬间明白了老陈的深意。
这位看似憨厚朴实的粥店老板,其实有着一颗玲珑心和一副热心肠。他严格守住了自己“只做200份”的承诺,但面对村里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他并没有简单地拒绝,而是巧妙地引导这些超额的需求,分流给了自己信得过的亲戚,既满足了乡亲们的需要,又照顾了亲戚的生意,还维护了自己“言出必行”的声誉。
这份市井智慧和人情的练达,让詹晓阳再次深感佩服。
“阿弟,你看这些单子,里面大概有三分之一是注明明天小年就要取的。”
老陈指着单子说,“俺寻思着,明天上午,你直接把要送的肉和配送的高档餐具,一起送到村里的‘老人组’就行。俺已经跟大家说好了,明天统一到那儿去取,省得你一个个摊位跑,也免得大家挤在俺这粥摊,影响生意。”
“陈叔,您这安排太周到了!就这么办!”詹晓阳由衷地赞叹,这个集中交付的点子既高效又体面。
接下来是结算。詹晓阳拿过纸笔,快速计算:153份团购鹅,按每只90元最高提成结算,总计 153 * 90 = 元。他直接从收到的货款中点出相应数额,用一个信封装好,递给老陈:“陈叔,这是153只鹅的提成,一共,您点点。至于您和两位叔怎么分,您们自己商量着办。”
老陈接过厚厚的信封,看都没看就直接揣进怀里,爽快地说:“不用点,晓阳你办事,俺放心!”他对两位亲戚使了个眼色,那两人也憨厚地笑着点头。
告别老陈他们,詹晓阳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在市场桥下常去的小炒店,炒了两个家常菜,特意要了一大碗酸菜花甲汤——这是他最近特别迷恋的味道,酸爽开胃。然后提着饭菜回了小屋。
到了楼下,他喊刘小惠下来把背包和饭菜先提上去,自己则直奔小卖部的公用电话亭。
他必须第一时间把老陈这边153份订单(其中约50多份明天取货)的情况通知黄爸爸,让他心里有底,提前统筹。
电话接通,詹晓阳言简意赅地通报了数字。黄爸爸在电话那头倒吸一口凉气,但随即表示:“晓阳,你放心!我们家族已经做好熬通宵的准备了,也保证把货赶出来!生鹅……生鹅我也让朝彬和他堂哥阿生去加紧收!”
交代完毕,詹晓阳回到小屋,和刘小惠一边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港城新闻,一边吃着午饭。虽然只是简单的快餐,但两人都吃得有滋有味。
饭后,两人难得地享受了一段慵懒的午后时光,腻歪在一起,说着闲话,拖拖拉拉直到下午四点,才再次出门。
他们先去了邮政所,把这两天收到的大量现金存入账户。刘小惠看着存折上打印出的新数字,已经突破了九万元大关,她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便熟练地将存折揣进背包里。
最初的震惊早已被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和并肩奋斗的踏实所取代。
从邮政所出来,他们并不急于去摊点,而是故意压了一会儿马路。
詹晓阳的打算是晚点去,让摊主们有更多时间接单。
果然,当他们到达开源市场梅姐的摊位时,梅姐一脸兴奋地迎上来:“晓阳,小惠!你们可来了!好消息!明天日常的鹅肉要10只,团购的狮头鹅礼盒又接了21只!其中15只要求明天赶早送到摊位!”
詹晓阳和刘小惠相视一笑,立刻投入工作。
刘小惠上前仔细核对订单信息和货款,詹晓阳则在一旁协助。结算时,团购提成直接按每只90元的最高标准结算给梅姐。梅姐拿着厚厚的提成,笑得合不拢嘴。
在梅姐摊位忙了半小时,他们又赶往新桥市场建国叔的摊位。建国叔话不多,但报出的数字同样喜人:明天日常鹅肉8只,团购12只,全部要求送到摊位。刘小惠主动上前,熟练地完成对单和结算。
快到六点时,他们来到陈桥市场林家小姨的店面。一进门,守在电话旁的林珊珊就喜滋滋地对刘小惠说:“小惠!今天我接了6份电话订单!”
詹晓阳听到,走过去赞许地拍了拍林珊珊的肩膀:“可以啊,小丫头!真能干!这6份订单的提成,你和小姨一人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