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心里也在盘算着另一件事:清明狮头鹅团购配套的400双赠品鞋,需要另外下单。时间还来得及,可以下周再安排。
傍晚时分,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喊他。他探头一看,居然是邱风良和张世明站在楼下向他招手。他立刻明白,是农机校的波鞋业务有进展了。
他马上向班长晚自习请假,说老家有老乡来找,需要接待一下。然后又跟汪胖子要了他堂哥汪老师那间空闲宿舍的钥匙。汪胖子心领神会,把钥匙递给他,低声问:“有生意?”
詹晓阳点点头:“农机校那边来订单了。”
他快步下楼,迎上邱风良和张世明。张世明一脸兴奋,邱风良则显得有些腼腆和拘谨。
“走,还没吃饭吧?咱们先去南春桥那边找个拍档边吃边聊!”詹晓阳热情地招呼老同学和老乡。
三人来到南春桥市场附近一家他们常去的小炒店。点完菜,张世明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条和一个装了不少钱的信封,递给詹晓阳:
“晓阳兄弟,你看!这是我们这几天在农机校推广的成果!一共70双鞋的订单,尺码、颜色都写清楚了。这是收上来的定金。”
詹晓阳接过纸条和信封,仔细看了看。农机校规模比卫校小,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拿下70双订单,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他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世明兄,风良,干得漂亮!70双,很不错的开局!”
张世明得到肯定,更加兴奋:“主要是你的鞋好,价格也实在!同学们试穿后反响都不错!”
詹晓阳把定金收好,对两人说:“这批货我会安排好,这周五早上七点左右,托运的班车就能到潮城客运站。到时候你们在校门口等我,我直接把货送过去。”
“太好了!准时到!”张世明拍着胸脯保证。
吃完饭,詹晓阳带着他们来到了汪老师那间位于教职工宿舍楼、暂时无人居住的宿舍。
这里成了他们临时的“商务洽谈室”。詹晓阳熟练地烧水泡茶,三人围坐在小茶几旁,气氛更加放松。
詹晓阳一边给两人倒茶,一边开始引导他们思考更广阔的市场:“世明兄,风良,农机校这边开了个好头,证明我们的产品和模式是可行的。但你们想过没有,潮城可不止一所学校啊!”
他掰着手指头数道:“省技校潮城分校、陶瓷学校、还有你们知道的农校、师范学校,这些学校加起来,学生数量也不少。更重要的是——”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张世明瞬间亮起来的眼睛,加重了语气:“潮江师范学院!那可是我们潮城学生最多的高校,得有六七千人!那才是真正的大市场!”
张世明听到“六七千人”这个数字,激动得猛地一拍大腿,差点把茶杯碰翻:“沃靠!师范学院!六七千人!晓阳兄弟,你说得对!这市场太大了!大有可为!绝对大有可为啊!”
连一旁一直话不多的邱风良,也被这个庞大的数字和詹晓阳描绘的蓝图所触动,眼中露出了以往少见的兴趣和雄心。
詹晓阳看到两人的反应,满意地笑了笑,继续抛出他的合作构想:“所以,你们不能只盯着农机校这一亩三分地。我建议,你们可以主动联系这些学校的老乡、同学,或者像世明兄你这样有想法、敢干的同学,组建一个小的推广团队。大家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
他进一步给出激励政策:“我知道,推广需要鼓励,也要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这样,如果你们发展的帮忙推广的人,每卖出一双鞋,你们把原有的50元提成里给他们,那我帮忙去给你们申请每双鞋30元的补贴!也就是说,你们实际每双鞋的提成可以最高达到80元!目的就是鼓励你们去开拓更大的市场,有钱大家一起赚!咱们饶北地区出来的孩子,都知道早当家,要有志气,敢闯敢干!”
“每双再补30块?!”张世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意味着如果他们团队做大了,收入将非常可观!他激动地抓住詹晓阳的手:“晓阳兄弟!你太够意思了!没说的!就冲你这句话,我张世明一定把这事儿干成了!风良,你说是不是?”
邱风良也被这实实在在的激励和詹晓阳的格局所鼓舞,终于不再沉默,用力地点点头,声音不大但很坚定地说:“搞!肯定要搞!”
看着两人燃起的斗志,詹晓阳知道,他在潮城高校的波鞋销售网络,已经播下了两颗充满希望的种子。
三人又详细商讨了如何去其他学校联系同学、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分配利益等具体问题。詹晓阳凭借前世的经验,给了他们不少实用的建议。
直到晚上九点多,邱风良和张世明才意犹未尽地起身告辞。詹晓阳把他们送到校门口,看着他们骑着自行车消失在夜色中,心中对未来的业务拓展充满了期待。
送走两人,詹晓阳没有回教室,而是再次回到了小屋。他需要把刚才讨论中迸发出的新想法,以及之前酝酿的派单宣传计划,系统地整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