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阳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平静地点了点头。大家对他的文笔有信心,但对他现场演讲的表现则更多是好奇和期待。
“第四小组,参赛选手是:许文珊同学,谢安华同学!”
又是一阵掌声。
“比赛顺序就按名单顺序进行。首先,有请第一小组的林碧如同学上台演讲!大家欢迎!”
郑月娥退到一旁,林碧如有些紧张地走上“舞台”中央。
她的演讲稿显然是自己准备的,内容比较朴实,主要讲了自己入学以来的成长和对老师同学的感谢,虽然有些磕巴,但态度诚恳,讲完后也获得了大家鼓励的掌声。
接着是邹金龙,他的演讲更侧重于纪律方面,举了一些例子,声音洪亮,但略显平铺直叙。
接下来轮到备受期待的许汉文。他从容不迫地走到前面,先向老师和同学们鞠了一躬,然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他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表情丰富,手势得体,节奏把握得很好。
他的演讲稿内容也不错,围绕“荣辱”二字展开,列举了卫校取得的荣誉和个别不文明现象,呼吁大家珍惜荣誉,改正不足。
演讲过程中,他还不时与台下同学进行眼神交流,感染力很强。
演讲结束时,教室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蔡老师也频频点头,面露赞许之色。
许汉文的表现,确实展现出了代表班级出战校级比赛的潜力。
然后,就轮到了詹晓阳。他拿着自己那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缓步走到前面。
与许汉文的激情澎湃不同,他的开场显得沉静而稳重。
他先向台下微微躬身,然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并没有立刻开始,而是稍稍停顿了一下,仿佛在酝酿情绪。
这一下停顿,反而让有些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
当他开口时,声音并不像许汉文那样高亢,而是用一种清晰、沉稳、带着思考力量的语调,开始了他的演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于细微处见荣辱,在担当中共成长》。”
这个开场白就与众不同,显得更有深度。
接着,他按照稿件的思路,娓娓道来。
当讲到校风部分,描述期末备考场景时,他的语言变得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将同学们带回到那个共同奋斗的时期,不少人脸上露出了会心和怀念的笑容。
而当讲到校纪部分,他用那些幽默而贴切的比喻来形容不文明行为时,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轻松的笑声,大家一边笑一边点头,显然都深有同感,觉得他说到了点子上,又不让人觉得难堪。
他的演讲,更像是一场真诚的分享和恳切的倡议,没有过多夸张的表演成分,但逻辑清晰,情感真挚,语言精炼而富有文采,展现了他深厚的写作功底和独特的思考角度。
他仿佛不是在比赛,而是在与同学们进行一场关于集体荣誉和责任的心灵对话。
当他演讲结束,鞠躬致意时,教室里先是片刻的安静,随即爆发出比之前更为热烈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中,包含了大家对稿件内容的深度认同,也包含了对詹晓阳这种沉稳睿智风格的欣赏。
连蔡老师也忍不住带头鼓起了掌,眼中满是欣慰。
詹晓阳用他的方式证明,优秀的演讲不一定需要声嘶力竭,思想的深度和真诚的表达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最后上台的是第四小组的许文珊和谢安华同学,她们的演讲也各有特色,完成了自己的展示。
所有选手演讲完毕后,主持人郑月娥再次上场,笑着说:“非常感谢各位选手的精彩演讲!大家都展现了我们口腔班同学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考深度。本次比赛重在参与,体验过程,不进行排名打分。最终代表班级参加校级比赛的人选,将由蔡老师根据综合情况后确定。再次感谢大家!”
她的话音刚落,下晚自习的铃声恰好响起。
同学们意犹未尽地一边讨论着刚才的演讲,一边开始收拾书包。大家三三两两地结伴离开教室,走向宿舍区。
走廊里、楼梯上,还能听到同学们对今晚比赛的热议:
“许汉文讲得是真不错,气势足!”
“我觉得詹晓阳讲得更有味道,说得在理,听着舒服。”
“是啊,他那个‘天女散花’比喻得太形象了!哈哈!”
“都挺好的,咱们班人才济济啊!”
詹晓阳和刘小惠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刘小惠轻声说:“老伙,你讲得真好,我听着特别有感触。”
詹晓阳笑了笑,握了握她的手:“其实就是把心里想的说出来而已。重在参与嘛。”
对于能否代表班级参赛,他此刻反而看得很淡。
这次班级活动,让他有机会在同学们面前完整表达了自己对校园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演讲,他再次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活力和凝聚力。
未来的路还长,无论是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还是默默耕耘在自己的领域,只要方向明确,脚踏实地,都一样是在为共同的“荣辱”添砖加瓦。夜色中的校园,宁静而安详,仿佛也在静静聆听着这些年轻学子的心声与期许。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