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条在山谷前等待的小鱼,鳞片上的溪流图案突然泛起涟漪。一阵风吹过谷口,带着草木的清香,光纹鱼立刻调转方向,顺着风的轨迹游去,像在追逐一缕无形的回音。
界碑纹旁的花布上,很快映出了谷里的景象:一条溪流穿谷而过,岸边有座小小的水磨坊,坊主正弯腰往石磨里添玉米粒,石磨转动的吱呀声,竟顺着光纹传到了村里——柱子竖起耳朵听,那声音和村里废弃的老磨坊一模一样。
“是有人住的!”孩子们拍着手喊。光纹鱼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兴奋,在花布上画出个箭头,指向水磨坊旁的茅屋,茅屋门口挂着串红辣椒,在光纹里亮得像团小火苗。
周明的观测仪捕捉到了更细微的动静:茅屋的窗台上,摆着个缺口的粗瓷碗,碗里盛着半瓢清水,水面上漂浮着几粒光粒——和光纹鱼的光粒同源,只是更微弱,像快要熄灭的星火。
“他们也在发光,只是自己不知道。”林羽指着屏幕,“光纹鱼在等那星火主动亮起来。”
果然,没过几天,水磨坊的坊主发现了水里的光纹鱼。他起初以为是眼花,直到光纹鱼在水面画出石磨的图案,还标出了磨盘松动的位置,他才半信半疑地去检查——磨盘的木轴果然快断了。修好磨盘后,坊主舀了瓢新磨的玉米糊倒进水里,光纹鱼立刻围上来,玉米糊的香气混着光纹,在花布上画出个金灿灿的“饱”字。
村里的柱子看到“饱”字,赶紧背着自家的玉米种子往山谷跑。光纹鱼在前面带路,溪流里的金线越来越亮,像条铺在水里的黄绸带。坊主见了柱子,先是警惕地握紧手里的锄头,看到他背着玉米、身后跟着发光的鱼,才慢慢松开手。
“俺们村的光鱼说,你这儿的磨盘坏了。”柱子把种子递过去,“这个给你,能磨出好面。”坊主接过种子,突然往柱子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玉米饼,饼上还留着牙印:“刚烙的,尝尝。”
光纹鱼推着剩下的玉米饼往界碑纹游,花布上的“饱”字旁边,多了个带着牙印的饼图案,引得村里的孩子直流口水。王婆婆笑着说:“这光鱼不仅会送信,还会当货郎呢。”
水磨坊的光粒渐渐亮了起来。坊主每天都会往水里撒把玉米粒,光纹鱼便帮他照看磨盘、预报天气,甚至在山洪来前,用红辣椒的光纹在水面画出“危”字,让他及时把粮食搬到高处。有天夜里,坊主看着水里游动的光,突然把那只缺口瓷碗放进水里——碗里的微光和光纹鱼的光融在一起,竟在碗底拼出个模糊的“家”字。
“是想起家里人了吧。”王婆婆摸着花布上的碗图案,眼眶有些湿。光纹鱼似乎懂了,第二天就带着坊主的玉米饼往更远的地方游,鳞片上的“家”字光纹越来越清晰,像在帮他寻找失散的亲人。
失明的小男孩“听”到了碗底的“家”字震动,把自己的录音石托光纹鱼送去。录音室里有黑风谷的鸟鸣、村里的笑声,还有他用胡琴拉的《归乡曲》。坊主摸着录音石,听到琴声时突然红了眼——那是他小时候娘常哼的调子。
火狐跟着光纹鱼往山谷跑了趟,回来时爪子上沾着些玉米粒,它把玉米粒丢进光纹鱼的水缸,像在给新朋友送礼。水缸里的光纹立刻画出只狐狸叼着玉米的图案,引得火狐对着水缸龇牙,尾巴却摇得欢实。
林羽在《星草札记》里画下那条连接村落与山谷的金线:溪流里的光纹鱼像串流动的星,水磨坊的炊烟缠着光粒,柱子和坊主的手在光里相握。她写下:“光的回音从不是单向的,你对着山谷喊‘你好’,总会收到‘你好’的应答;你往水里撒把种子,总会收获满碗的暖。光纹鱼不过是条传声的线,真正让光流动的,是愿意伸出的手,愿意分享的饼,愿意记挂的心。”
光纹鱼还在往更远的地方游,它们的鳞片上,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回音——像是山那边的牧笛声,又像是草原上的马蹄声,带着陌生的节奏,却和已知的光纹隐隐共鸣,像在说:“我们在这里,等你们来。”
喜欢骨戒:剩余寿命730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骨戒:剩余寿命730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