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孟冬,寒水初凝,道旁枯桑,落叶飘零。许褚带着周泰及十余名亲卫,没有直接去汝南,而是轻装简从,自谯县北上,渡过涡水,直往东阿而去。
自中平元年(184年)仓亭一别,已近三载。这三年间,许褚在庐江励精图治,名声渐起;而程昱则坐镇东阿,一面经营着程氏家族,一面为许褚打理中原情报网络,同时还要兼顾庐江与糜家的商贸往来。
这一日,车驾行至东阿城外十里处,但见一人身着青衫,早已在长亭等候。正是程昱。
许褚连忙下车,快步上前,执弟子礼:先生久候了!
程昱打量着眼前这个已然长成的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欣慰:三年不见,仲康竟已长成这般模样!
此时的许褚,年方十六,却已身高八尺有余(约190cm),肩宽背厚,猿臂蜂腰。虽仍带着少年人的清俊,但眉宇间已有了统兵将领的威严,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
听闻江东人都称你为江东小霸王程昱笑道,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熊虎之将。
许褚谦逊一笑:都是外人谬赞。在先生面前,褚永远是那个求教的学子。
二人并肩入城,程昱边走边道:你在庐江的作为,我都听说了。整肃吏治,抚恤流民,训练新军,开通商路,更难得的是,还拜入了伯喈先生门下。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做得漂亮。
许褚道:都是先生教导有方。若非这几年得先生指点,褚也不会有今日。
说话间,已至程府。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虽不奢华,却颇为雅致。院中植有松竹,显得清幽宁静。
入得书房,程昱屏退左右,亲自为许褚斟茶。茶香袅袅中,程昱忽然问道:仲康,你可知我为何选择你?
许褚放下茶盏,正色道:还请先生明示。
程昱目光深邃:当年在仓亭你保全数万俘虏流民,在河北更舍弃战功,从皇甫嵩手中救下十万黄巾俘虏。那时我便知道,你与其他世家子弟不同。你有仁心,但不止于妇人之仁;你有野心,但懂得藏锋守拙。
他站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正是当年许褚写下的《青云志》。
这三年来,我一直在观察你。你在庐江施仁政,却不失威严;你结交士族,却不忘寒门;你训练精兵,却从不轻易动武。更难得的是,你懂得借势——投身皇甫门下,拜蔡伯喈为师,与糜家结盟,交好江东名士,这些都是高明之举。
许褚道:先生过奖了。褚只是觉得,乱世将至,当广结善缘,把朋友变得多多的,敌人变得少少的。
程昱眼中精光一闪:好一个把朋友变得多多的,敌人变得少少的!此言虽质朴,却道尽了政治的精髓!
他踱步至窗前,望着院中的青松,缓缓道:当今天下,宦官专权,外戚干政,豪强割据,民不聊生。大乱将至,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然而,能在乱世中看清方向,并且提前布局的,却是少之又少。
你在庐江的作为,让我看到了希望。程昱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许褚,特别是你那篇《送羊公之南阳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言若非胸怀天下者,绝不能道出!
许褚心中微震。他没想到,自己借鉴范仲淹的名言,竟让程昱如此看重。
先生,许褚诚恳地说,褚年少识浅,虽有济世之志,却常感力不从心。今日特来请教先生,当下该如何行事?
程昱沉吟片刻,道:你有三件事做得极好。其一,经营庐江,根基稳固;其二,结交名士,声望日隆;其三,布局商贸,财力渐丰。但还有三件事,你需要特别注意。
请先生指点。
第一,婚姻大事。程昱目光锐利,听闻你与蔡伯喈之女昭姬互有情愫?
许褚点头,神色略显黯然:然昭姬已与河东卫氏有婚约。
程昱冷笑一声:卫仲道?一个病秧子而已。你若有意,我可派人......
不可!许褚断然拒绝,大丈夫立于天地间,何患无妻,岂能行此卑劣之事?况且,感情之事,讲究你情我愿。若昭姬心属于我,自会有所抉择;若她遵从父命,我亦不会强求。
程昱凝视许褚良久,忽然大笑:好!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他欣慰地拍了拍许褚的肩膀:你能有此心胸,远超我的预期。不过,蔡伯喈之女确实是良配,不仅因为她是名门才女,更因她是蔡伯喈的掌上明珠。若能成此姻缘,你在士林中的声望将更上一层。
许褚苦笑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天下何处无芳草。
好,第二,程昱继续道,人才储备。你在庐江招揽了吕岱、凌操、蒋钦等人,这都是好的。但还远远不够。乱世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先生可有人选推荐?
程昱微微一笑:我有一好友,姓毛名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尤善经营谋划。我已多次向他提及你,他对你也颇为欣赏。只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