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庐江舒县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 东郊的农田里,农夫们忙着除草;工坊中,铁匠们锻造兵器的叮当声不绝于耳;书院里,蔡邕的讲学声伴着学子们的诵读声传出;演武场上,士卒们的呐喊声震彻云霄。
这日,许褚特意备了些茶点,前往蒯越的住处拜访。
蒯越的住处位于舒县西巷,是一座雅致的小院,院内种着几株梧桐,透着几分清净。他自去年随何进之命前来 “监视” 许褚父子,便一直住在这儿,平日里虽也参与庐江的治理,却始终与许褚保持着距离。见许褚来访,蒯越连忙迎出门,脸上带着几分意外:“仲康今日怎有空来我这小院?”
“近日庐江诸事顺遂,想来与异度先生聊聊。” 许褚笑着走进院中,在石桌旁坐下,“前几日见西巷的流民越来越多,异度先生曾建议设立‘流民点’,妥善安置,我已让人照办,效果甚好 —— 流民们有了临时住处,还能去工坊做工换粮,既安定了人心,又补充了人手,多谢异度先生的建议。”
蒯越闻言,心中微动。他本是奉何进之命,监视许褚父子是否有 “不臣之举”—— 招流民、练士卒、建工坊,这些举动若放在旁人身上,早已被贴上 “图谋不轨” 的标签。可他在庐江待了一年多,看到的却是许褚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流民有田种,士卒有纪律,文士有施展之地,连书院、医馆都对百姓开放,华佗每月还会去乡下义诊。
“仲康客气了,不过是随口一提。” 蒯越端起茶杯,掩饰着心中的复杂,“只是…… 仲康招纳流民已逾万人,训练士卒亦有万余,此事若传到洛阳,怕是会引起朝中猜忌。”
许褚心中了然,却并未回避:“异度先生是担心何将军那边?实不相瞒,我招流民,是为了让他们有饭吃,不至于饿死荒野;练士卒,是为了防备匪患、保护百姓 —— 庐江若不安定,周边郡县的百姓也会遭殃。至于朝中猜忌,我问心无愧,只求庐江能在乱世中自保。”
蒯越看着许褚坦荡的眼神,心中更是挣扎。他想起何进在洛阳的作为 —— 外不能制宦官,内不能安百姓,只会倚仗外戚之势,与袁绍、曹操等争权夺利,哪有半分 “人主” 的模样?而眼前的许褚,年仅十六七,却有仁心、有远见、有手段,将庐江治理得井井有条,麾下人才济济,士卒精锐,这等能力,远超何进百倍。
“仲康的心意,蒯越明白。” 蒯越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只是洛阳局势复杂,何将军…… 未必能理解仲康的苦心。” 他心中已有了决断 —— 许褚父子的举动,虽看似 “逾矩”,却无半分 “反意”,反而比朝中那些争权夺利之辈更有担当。若将此事上报何进,不仅可能毁了庐江的安定,还可能让这位难得的 “明主” 陷入险境。思虑再三,蒯越决定隐瞒此事,不再向何进传递庐江的 “异常” 消息。
许褚看着蒯越的神色变化,心中便知他已有决断,却并未点破,只是笑着转移了话题,说起庐江近日的发展。此时的庐江,早已不是一年前的模样,其势力已悄然壮大:
兵力方面:陆军已达一万三千人,由庐江都尉蔡阳统领,史焕副,麾下秦琪、潘璋、文稷各领千人,分别驻守舒县、居巢、皖县三地;水军四千,由凌操、蒋钦任司马,掌控巢湖、长江水域,防备江东势力;另有精锐骑兵一千,由陈到统领,负责快速机动;周仓掌管陌刀营,作为 “杀手锏”,只在关键时刻动用;周泰、裴元绍、糜芳统领虎卫营,负责许褚及郡府安全;邓展则掌握影卫,遍布江淮、中原,搜集情报,预警风险。
文臣方面:蒯越虽仍有 “监视” 之名,却已暗中为庐江出谋划策;吕岱总领郡府政务,处理日常事务;任峻主掌农事屯田,为庐江提供粮食保障;顾雍负责商路往来,联络吴郡、江东,换取物资;羊衜掌管礼法教化,配合书院培养人才;周瑜虽年少,却已参与军事谋划,常为许褚出谋划策。
特殊人才:医学有华佗坐镇,在舒县开设医馆,培养医者,为百姓、士卒治病;书院有蔡邕、高彪、高岱、陆康等位名士主讲,招收学子,传承文脉,已培养出百余位懂经史、会算术的人才,不少人已进入郡府、工坊任职。
这日傍晚,许褚站在都尉府的城楼上,望着夕阳下的舒县 —— 街道上行人往来,孩童们在巷口嬉戏,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安居乐业之景。他知道,庐江今日的鼎盛,并非偶然,而是麾下文武同心、百姓支持的结果。此刻的庐江,已有了在乱世中立足的根基,若日后天下大乱,这里便是他逐鹿天下的起点。
与此同时,庐江的发展仍在稳步推进:任峻上任后,立刻组织工匠在舒县、居巢修建了四座新粮仓,用于储存盈余的粮食;蔡阳按照许临的吩咐,调整了各军的驻守区域,加强了长江口岸的防御;华佗的医学院扩招了三十名学子,在寻阳增设了一座医馆;蔡邕的书院也迎来了新一批学子,高彪、高岱两位名士的讲学,吸引了不少江淮一带的文人前来求学。
三月初,许褚带着陈到的骑兵,在舒县东郊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一千骑兵列阵冲锋,马蹄声震彻云霄;周仓的陌刀营虽未公开亮相,却在暗中进行了突击演练,刀手列阵推进,刀光闪烁,锐不可当。许临亲自到场观看,看到将士们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父亲,有这样的兵马,再加上充足的粮食,庐江可保无虞。” 许褚走到许临身边,语气坚定。
许临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农田:“兵马是为了护民,粮食是为了安民,两者缺一不可。庐江如今有七十万百姓,八百万亩农田,三百万石存粮,两万余士卒,这便是我们的底气。但乱世未平,我们仍需谨慎,不可大意。”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庐江的土地上,农田里的麦苗长势喜人,演武场上的士卒仍在操练,太守府的灯光渐渐亮起,书院的诵读声隐约传来。这片土地,在许临父子的治理下,在文武官员的协力下,正以蓬勃的生机,在乱世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 “盛世” 篇章。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