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把绣花针搁在绷子上,指尖捻着金线转了转:“就是孩子嘴里还能蹦出‘科学’?
“可不咋地!”朱元璋往马皇后身边凑了凑,声音压得低了点,“他还跟我说,‘爷爷,书上说万物都有法子琢磨透,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来,准成’。你瞅瞅,这不就是戴思恭试牛痘的路数?先试牛身上的,再试小娃身上,一步一步搭,稳当!”
老朱忽然坐直了,手指头在桌上敲得邦邦响:“但这话咱只能在你这儿说!那娃才多大?四岁!毛都没长齐呢!要是把功劳安他头上,指不定多少人盯着他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道理咱懂!”
马皇后放下针线,拿起块糕点递给他:“你心里有数就好。那戴太医实打实熬了那么多夜,功劳给他,该当的。”
“可不是嘛,”朱元璋咬了口糕点,含糊道,“功劳归戴思恭,赏银官位一样不少。但咱允熥,也得赏!”
朱元璋把糕点碎屑往嘴里一抹,眼睛亮得像两盏灯笼,拍着大腿道:“赏!必须赏!咱允熥这娃,打小就透着股机灵劲儿,
他起身踱了两步,腰间的玉带“哐当”撞在桌角,也没顾上揉,只顾着眉飞色舞地说:“咱寻思着,给他封个‘王’!封地就定在江淮一带,那儿水网密、田土肥,正好让他学着理事。
马皇后手里的绣花针“啪嗒”掉在绣绷上,线团滚出去老远,她赶紧弯腰去捡,脸上带着点急:“他才四岁!穿开裆裤的年纪,你让他去江淮理事?”
朱元璋往门槛上一坐,摸出旱烟袋敲了敲,烟丝簌簌往下掉:“四岁咋了?咱四岁时还在地里摸爬滚打呢!先给个名头,叫‘淮王世子’,不算正式就藩,府里的长史、典仪咱先给配最好的,手把手教他看账册、听讼案。”
朱元璋:“等他长到十六岁,成年了,再正式就藩。这十几年的功夫,足够他把江淮的风土人情摸透了。到时候咱再把印信交给他,心里也踏实。”
马皇后捡起线团,手指缠着线头转了转:“你倒想得长远。可这‘淮王’的名分一给,宫里宫外多少双眼睛盯着?稍有差池,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盯着才好!”朱元璋说:“眼神亮得很,“有那眼睛盯着,底下的人不敢糊弄他,他自己也得提着劲儿学。咱朱家的娃,就得从小在规矩里磨,磨出性子来才能撑得起场面。”
他往马皇后身边凑了凑,声音压低些:“再说了,江淮那地方,水网密、粮产丰,是咱大明的钱袋子。让允熥在那儿扎根,将来就算朝堂上有啥风吹草动,咱朱家也有个退路不是?”
马皇后手里的针顿了顿,抬眼看他:“你啊,心思越来越重了。”
“不是心思重,是这江山坐得不易。”朱元璋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马皇后的手背,“咱打天下靠的是弟兄们拼命,守天下就得靠儿孙们争气。允熥这娃,眼神亮,心肠热,是块好料子,得好好打磨。”
马皇后看着他鬓角新添的白发,心里一软,把绣绷往旁边挪了挪:“行吧,就依你。但有一条,长史必须找个靠谱的,不能让那些油滑的人带坏了孩子。”
“那是自然!”朱元璋一拍大腿,“咱让宋濂先生的学生来当长史,学问好,性子直,保准能教出个正正经经的王。”
喜欢大明熥仔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熥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