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伙计笑着解释:“大爷您真有眼光!这锄头柄是楠木做的,比普通杂木轻三成,刃口特意弯了个小弧度,往地里下的时候能顺着劲儿入土,挖起来又快又省力。前儿个张村的李大叔买了一把,说一天下来腰不酸了,您要不要试试?”
老农半信半疑地拿起锄头,在旁边的空地上模拟挖地的动作,脸上渐渐露出惊讶:“嘿,还真是!这弧度刚好顺着胳膊的劲儿,确实轻快!”
朱元璋站在一旁看着,眉头微微舒展。他出身农家,一辈子跟农具打交道,深知一把趁手的农具对农户有多重要。这改良锄头看着不起眼,可这细节里的心思,比单纯加重刃口实在多了——农户们拼的是力气,能省一分力,就多一分干活的劲头。
再往里走,他看到一个年轻后生正对着一台小型脱粒机模型研究。伙计介绍说,这机器比传统的木枷脱粒效率高十倍,而且个头小,一户农家就能置办,适合小面积种植的农户。后生听得眼睛发亮,连说要给家里订一台。
朱元璋摸着脱粒机模型的木架,手指划过打磨光滑的边角,心里暗暗点头。他见过官办作坊里的大型器械,却没想过能把这些原理缩小到适合农户家用的尺寸。这种从农户实际需求出发的改良,比那些华而不实的“奇技淫巧”实在得多。
正看着,忽听伙计对那老农说:“您要是今天买,我们还送一把配套的小镰刀,割草特别方便。”老农乐呵呵地应了,掏钱时还念叨:“这便民楼,真是把咱庄稼人的心思摸透了。”
喜欢大明熥仔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熥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