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得实在,朱允熥连忙接话:“老丈放心,我们正打算着呢!等这月进项稳定了,就把农具的价钱再降一成,还能让农户们以旧换新,旧农具折算些钱,能少花不少。”他说着,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朱元璋,像是在邀功,又像是在请他放心。
朱元璋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那点刻意端着的严肃渐渐化了,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动:“这样最好。生意人不能只想着赚钱,得让百姓真能得着好处,才是长久之计。”
说完,他不再多言,背着包袱,顺着楼梯一步步往下走。青石台阶被踩得“咚咚”响,在嘈杂的人声里,却显得格外清晰。朱允熥看着他的背影,见他走到一楼门口时,还回头往三楼的方向瞥了一眼,那眼神里没有了方才的刻意疏离,反倒带着几分……欣慰?
直到那背影消失在人群里,朱允熥才长长舒了口气,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朱雄英伸手扶了他一把,低声道:“吓着了?”
“可不是嘛。”朱允熥拍着胸口,声音还有些发颤,“皇爷爷怎么突然来了?还这身打扮,我差点就喊出来了。”
朱标站在原地,望着楼梯口,若有所思道:“皇阿玛这是在看我们是不是真把‘便民’二字放在心上。他方才说的每句话,都在考较这楼的规矩和用心,幸好……我们没让他失望。”
朱允熥这才回过味来,想起皇爷爷夸伙计对老婆婆客气,又问农具价钱能不能再降,心里忽然暖烘烘的:“这么说,皇爷爷是认可这楼了?”
“至少没挑出错处。”朱雄英笑道,“你没见他最后看你的眼神?那是夸你呢。”
朱允熥咧开嘴笑,刚想再说什么,就见小刘子匆匆跑过来,压低声音道:“殿下,方才门口的侍卫说,方才那位‘老丈’出了门,上了辆不起眼的马车,往皇宫方向去了,身边还跟着毛指挥……”
三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朱允熥心里的最后一点紧张也烟消云散,他低头看着手里的账册,忽然觉得那些数字都变得生动起来——这上面的每一笔进项,每一笔支出,都连着百姓的日子,也连着皇爷爷心里的期盼。
“走,再去各楼层看看。”朱标率先迈步,“皇阿玛既然留意到了农具的价钱,咱们得赶紧把以旧换新的章程定下来,别让他再挂心。”
“哎!”朱允熥快步跟上,脚步比来时更轻快了。阳光透过天井的天窗照下来,落在三人身上,也落在往来百姓的笑脸上。没人知道,刚才那个背着旧包袱的老汉,就是这大明朝的天子;更没人知道,这场短暂的相遇里,藏着多少期许与默契。
而此刻,马车上的朱元璋正掀着车帘,望着渐渐远去的便民楼,手里摩挲着方才在楼里买的那把小镰刀——刃口锋利,打磨得光滑,一看就是用心做的。他忽然对车夫道:“去坤宁宫。”
马皇后刚接过宫女递来的茶,闻言抬眼看向刚进门的朱元璋,嘴角噙着笑,“今儿怎么有空过来?莫不是那便民楼的事,又让你看出什么门道了?”
朱元璋把手里的小镰刀往桌上一放,铁刃在烛火下泛着光:“你是没瞧见,那楼里的小子们,把个买卖做得比吏部算钱粮还清楚。就说那朱允熥,先前我瞅着他总爱捣鼓些新奇玩意儿,今儿见他在楼里指挥伙计分货,算钱时连个零头都错不了,倒有几分像模像样了。”
马皇后抿了口茶,眼尾的笑纹弯得更深:“孩子大了,总得学着理事。倒是你,一大早穿身粗布褂子出去晃悠,回来就说这些,莫不是又跟谁换了衣裳?”
“嘿,你怎么知道?”朱元璋挠了挠头,把镰刀往她面前推了推,“你看这刃口,磨得比宫里的裁纸刀还光滑,是那楼里一个老汉打的。说是什么‘便民楼特供’,寻常铁匠铺可出不了这手艺。”
马皇后拿起镰刀掂了掂,指尖划过刃口,又轻轻放回桌上:“既是便民,自然得有便民的样子。前儿听宫女说,楼里连给孩童做的虎头鞋都分了大小码,比咱们宫里的尚衣监想得还细。”
“可不是嘛!”朱元璋往椅背上一靠,声音亮了几分,“我刚进门时,见个老嬷嬷买了斤糖糕,伙计还特意多给了半块,说‘您老牙口不好,这个软和’——这待人接物的法子,比咱们在朝堂上教的那些规矩,实在多了。”
马皇后笑着摇摇头:“你啊,就是见不得这些烟火气。不过话说回来,能让百姓笑着过日子,比什么都强。对了,那楼里的米价,真如外面传的那样,比市价低两文?”
“低两文不说,还管送上门。”朱元璋拿起镰刀又看了看,“我瞅着那掌柜的账本,上面记着‘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倒比户部那些算来算去的账册明白。”
正说着,门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说朱允熥派人送来了新做的桂花糕。马皇后打开食盒,一股甜香漫开来,她拿起一块递给朱元璋:“尝尝?听说是楼里新琢磨的口味,加了些蜂蜜,不那么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熥仔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熥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