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说的是,锄头耕牛自然要紧。”朱标没反驳,只是拿起一个刻着“稻”字的铜活字,对着光看,“可这通文机,能让好法子传得更快。就像去年苏州府试种的双季稻,若是把栽种法子印成书,分发到湖广、江西,说不定今年就能多收百万石粮——这难道不是帮着地里多打粮?”
朱元璋闷头喝了口热茶,没吭声。他何尝不知道文书传递的难处?各地奏报堆积如山,抄录副本耗时耗力,有时一份水患急报,等送到各县时,洪水都退了。可他骨子里总觉得,这些“机巧”的东西靠不住,哪有锄头刨地来得稳当?
朱标却越看越入神,亲自摇动摇柄,铜活字随着齿轮转动,发出规律的“咔嗒”声,像极了沙漏计时。他刷上墨,铺上纸,轻轻压下杆——再掀开时,“劝农桑,兴水利”六个字跃然纸上,笔画刚劲,透着股生生不息的劲头。
“您瞧,”朱标把纸递过去,眼里闪着光,“这字里的意思,和您平日里教我们的,不是一样的吗?都是想让百姓过好日子。锄头能让地生粮,这机子能让好法子遍地走,原是相辅相成的。”
“哼,也就你们这些读书人觉得新鲜。”朱元璋嘴上依旧不饶人,却伸手摸了摸铜活字,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年轻时用过的犁头——那犁头也是这般沉甸甸的,却能翻出希望的土。
“回头让工部再造几台,”他忽然道,语气还是硬邦邦的,“先印农书,别的花哨东西,一概不许印。”
朱标心里一喜,连忙应道:“儿臣记下了。”
喜欢大明熥仔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熥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