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永平之围后,朱棣并没有立刻回师北平。他知道,李景隆大军正在猛攻北平,此刻回师,正好与李景隆主力正面碰撞,胜负难料。他要等一个更好的时机。
“王爷,北平军情紧急,世子殿下正苦苦支撑,我等还是尽快回师吧!” 张玉有些焦急地劝道。
朱棣却微微一笑:“张将军稍安勿躁。李景隆虽人多势众,但攻坚乏力,高炽有能力守住北平。我们现在回师,李景隆必有防备。不如……”
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去取大宁!”
大宁,即大宁都司,位于北平东北方向,是明朝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拥有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的雄厚实力,尤其是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更是战斗力极强的精锐。镇守大宁的是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手中握有重兵,且与朱棣关系素来不错。
姚广孝抚掌赞道:“王爷英明!大宁兵强马壮,若能得大宁之兵,尤其是朵颜三卫,我军实力将大增!届时回师北平,李景隆何足惧哉!”
朱棣点点头:“正是!李景隆以为我回师救北平,我偏不去,给他来个出其不意!”
于是,朱棣留下少量兵力镇守永平,自己则亲率主力,悄悄向大宁方向进军。
宁王朱权得知朱棣大军前来,不禁大惊失色。 他虽然与朱棣关系尚可,但朱棣此刻是 “叛逆” 之身,他不敢公然与之勾结。
“燕王此来何意?” 朱权在王府内焦急地踱步。
朱棣派人送信给朱权,声称自己兵败势穷,前来大宁求救,希望弟弟念及手足之情,收留自己。
朱权犹豫再三,最终念及兄弟情谊,且也对朝廷削藩心存不满,便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入城。
朱棣入城后,对朱权表现得极为恭敬,每日与朱权饮酒叙旧,只字不提借兵之事,暗中却派张玉、朱能等人联络大宁的将领和朵颜三卫的首领,许以重利。大宁将领多与朱棣相识,且不满朝廷削藩,又见朱棣实力尚存,纷纷表示愿意归顺。朵颜三卫的蒙古首领,也被朱棣许以的丰厚赏赐所打动。
几天后,朱棣在城外设下伏兵,然后以辞行为名,邀请朱权出城相送。朱权不疑有他,欣然前往。
刚出城门,伏兵四起,将朱权及其亲卫团团围住。
“十七弟,事已至此,委屈你了!” 朱棣策马来到朱权面前,脸上露出一丝歉意,但语气却不容置疑,“朝廷削藩,骨肉相残,你我兄弟,岂能坐以待毙?不如随我靖难,清君侧,安社稷!”
朱权见状,知道自己已经被架空,大宁的兵权已落入朱棣之手,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与朱棣合兵一处。
就这样,朱棣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大宁的兵马,尤其是得到了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实力大增,兵力达到了十余万。
此时,北平城下的李景隆,已经苦攻北平近一个月,损兵折将数万,却依旧无法攻克北平城。 天气渐渐寒冷,士兵们衣甲单薄,粮草也开始出现短缺,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就在李景隆焦头烂额之际,探马来报:“将军!不好了!燕王朱棣已吞并大宁兵马,亲率十余万大军,正向北平杀来!”
“什么?!” 李景隆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朱棣不是在永平吗?怎么会去了大宁?还…… 还吞并了大宁兵马?”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将李景隆最后的信心彻底击垮。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围攻北平近一个月,不仅没能攻克,反而让朱棣在外面扩充了实力!
“将军,事不宜迟!我们是继续攻城,还是回师迎战燕王?” 副将马溥焦急地问道。
李景隆此刻方寸已乱,他想继续攻城,拿下北平作为依托,但又怕朱棣大军赶到,自己腹背受敌;想回师迎战,又怕北平城内的燕军趁机杀出。
“将军!燕王大军将至,我军若再不做决断,恐陷入被动!” 马溥再次催促。
李景隆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撤!放弃攻城!全军回师,在郑村坝(今北京东坝)一带列阵,迎击朱棣!” 他认为自己兵力仍占优势,只要在野外与朱棣决战,未必没有胜算。
于是,李景隆下令解除对北平的包围,率领大军向北移动,在郑村坝一带布下营阵,准备迎战朱棣。
建文元年十一月,朱棣率领着士气高昂的燕军,以及刚刚收编的大宁兵马和朵颜三卫骑兵,抵达郑村坝,与李景隆的朝廷军遥遥相对。
此时的燕军,经过收编大宁兵马,实力已今非昔比,尤其是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更是让燕军的冲击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朱棣看着李景隆连绵数十里的营寨,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李景隆匹夫,不知兵法,营寨连绵,首尾不能相顾,此乃败亡之道!”
姚广孝也道:“王爷,李景隆大军久攻北平不下,士气低落,又值天寒地冻,粮草不济,正是破敌良机!”
朱棣点点头:“传令下去,今夜,全军出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