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位于北平以南约二百里处,流经保定府、河间府等地,是北平通往山东、河南的重要通道。此处地势开阔,河网密布,既便于大兵团展开,又有河流作为天然屏障,是双方都志在必得的战略要地。
李景隆吸取了郑村坝分兵冒进的教训,此次进军稳扎稳打,主力沿大运河向北推进,粮草辎重紧随其后。他将大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由平安、瞿能率领,右翼由郭英、吴杰统领,自己则坐镇中军,意图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对燕军形成合围之势。
消息传到北平,朱棣知道,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他召集众将,在王府大堂议事。
“诸位将军,李景隆倾巢而出,兵锋直指白沟河。此役,关乎我燕军生死存亡,也关乎靖难大业的成败!” 朱棣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朝廷视我等为叛逆,欲除之而后快。我等退无可退,唯有死战!”
众将齐声应道:“愿随殿下,死战到底!”
朱棣点了点头,开始部署兵力:“张玉,你率左军三万,沿白沟河左岸布防,阻击南军左翼平安、瞿能部。”
“朱能,你率右军三万,沿白沟河右岸机动,牵制南军右翼郭英、吴杰部,切不可让其轻易渡河与中军汇合。”
“丘福,你率五千精锐骑兵,作为我的亲军,随我坐镇中军,伺机而动。”
“谭渊,你率一万兵马,埋伏于白沟河上游的苏家桥附近,待南军半渡之时,从侧面突袭,打乱其阵脚。”
“此外,” 朱棣补充道,“我已命世子朱高炽坚守北平,务必确保后方稳固。另遣少量兵马,袭扰南军后方粮道,能拖延一时是一时。”
众将领命而去,整个北平城都弥漫着大战前夜的紧张气氛。
数日后,燕军主力约十万余人,在朱棣的亲自率领下,抵达了白沟河以北地区。双方的斥候在白沟河两岸不断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大战的阴云,已经笼罩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之上。
建文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白沟河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清晨,天刚蒙蒙亮,南军阵中便响起了震天的战鼓。李景隆亲率中军主力,向白沟河北岸的燕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一时间,喊杀声、号角声、金铁交鸣声、箭矢破空声响成一片。南军士兵如同潮水般,扛着云梯,推着攻城锤(此处用于攻击河岸阵地),冒着燕军的箭雨,疯狂地向北岸冲锋。
朱棣立于高坡之上,手持望远镜(这是他利用现有材料勉强制作的简易望远镜,虽然模糊,但比肉眼看得远得多),冷静地观察着战场的局势。
“李景隆果然是想凭借兵力优势,强行渡河!” 朱棣冷笑一声,对身边的丘福道,“命令张玉、朱能,务必坚守阵地,寸土不让!”
燕军将士依托有利地形,奋勇抵抗。箭矢如蝗,滚石檑木不断从河岸高处砸下,南军的冲锋一次次被击退,河岸边很快便堆满了南军士兵的尸体,河水也被染成了红色。
然而,南军的兵力实在太多了。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士兵立刻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燕军虽然奋勇,但在如此高强度的冲击下,伤亡也在不断增加,防线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
激战至中午,南军的攻势丝毫没有减弱。燕军左路的张玉部压力最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南军中最为精锐的平安、瞿能所部。
瞿能,这位南军老将,果然名不虚传。他身先士卒,手持大刀,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在他的激励下,南军士兵士气大振,竟然一度突破了燕军的前沿阵地。
“不好!” 朱棣看到左路告急,心中一紧。张玉若败,则左翼门户大开,整个燕军阵地都将陷入危险之中。
“丘福!” 朱棣厉声喝道,“你立刻率五千亲军,驰援张玉!告诉他,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不能让南军突破防线!”
“末将领命!” 丘福抱拳,翻身上马,率领着五千燕军精锐骑兵,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左路阵地疾驰而去。
亲军的加入,暂时稳住了左路的颓势。丘福与张玉合兵一处,与瞿能的南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将士杀红了眼,刀刀见血,枪枪致命,尸体在阵地前沿堆积如山。
就在这时,战场的另一侧也出现了变故。南军右翼的郭英、吴杰部,在郭英的指挥下,并没有像朱棣预料的那样急于渡河,而是利用南军水师的优势,派出了大量的小船,载着弓箭手和火铳手,不断地对燕军右路的朱能部进行骚扰射击。朱能虽然勇猛,但苦于缺乏有效的水上反击手段,只能被动挨打,难以抽出兵力支援其他方向。
战局,开始朝着对燕军不利的方向发展。
朱棣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这样下去,燕军迟早会被南军的人海战术拖垮。必须想办法打破僵局!
他目光扫过战场,突然,他的视线落在了南军中军的帅旗之上。李景隆!这个纨绔子弟,虽然躲在中军大阵之中,但他的存在,就是南军的精神支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