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作停顿,目光落在昭帝脸上,带着一种“为君分忧”的诚恳:“光以为,当务之急,乃确保赈粮迅速、足额、公正地发放到灾民手中,此乃稳定民心之根本。至于减免田租一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待灾情彻底平息,流民归乡,户籍厘清之后,再由大司农府详议章程,权衡各方利弊,奏请陛下圣裁,方为稳妥。” “稳妥”二字,他微微加重了语气。
昭帝静静地听着。霍光的话语滴水不漏,逻辑严密,充满了老成谋国的智慧。他提出的担忧,也确实是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然而,那“从长计议”、“详议章程”、“奏请圣裁”的流程,就像一道无形的堤坝,将他试图伸出的、名为“决策”的触角,温和而坚定地挡了回去。最终,决定权依旧牢牢掌握在霍光及其掌控的大司农府手中,而他的提议,被无限期地搁置了。
少年天子清澈的眼眸深处,那刚刚燃起的一丝光亮,如同被微风吹拂的烛火,轻轻摇曳了一下,随即缓缓归于平静。他没有争辩,也没有坚持,只是微微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去了所有情绪,平静地点了点头:“大将军思虑周详,老成谋国。是朕…考虑不周了。便依大将军所言,先着力确保赈粮发放吧。”
“陛下虚怀纳谏,乃社稷之幸。”霍光微微躬身,语气恭谨依旧。
御书房内,君臣奏对的表面和谐得以维持。霍光拿起那份赈济奏报,提起朱笔,在上面流畅地批下指令:着御史中丞严督赈粮发放;少府按原议拨付钱帛设粥棚;至于减免田租之议,则只字未提。朱批的字迹,沉稳有力,象征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昭帝的目光落在霍光批阅奏章的朱笔上,又缓缓移开,投向窗外。庭院里,几片金黄的银杏叶在秋风中打着旋儿飘落。他白皙的手指在御案下宽大的袖袍中,悄然握紧。霍光那看似温和的“稳妥”,如同一道无形的铁壁,让他第一次清晰地触碰到了那名为“霍光”的权力的边界与重量。那柄在石渠阁初露锋芒的幼龙之剑,在现实的铁壁前,第一次感受到了挫败的滋味,也更深地体会到了这深宫之中,名为“隐忍”的必修课。御书房的暖意融融,却驱不散少年天子心头悄然升起的那一丝深秋的寒意。霍光批阅奏章的沙沙声,如同某种规律的韵律,丈量着这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涌动的君臣关系。
喜欢汉阙惊澜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阙惊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