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最爱之《霓裳羽衣曲》有民间大家编出新意,美轮美奂!”务必让这些话题在五日内传遍长安,尤其是传入那些能直达天听的宦官、宫女的耳中,引起贵妃的好奇心。
贵妃一旦感兴趣,央求皇帝微服出宫前去观看,对于日渐纵情声色的玄宗来说,便是顺理成章的娱乐活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必须确保皇帝贵妃到达福贡楼时,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太子与回纥密使密谋的现场!这需要精确的时间把控和对现场情况的引导。
阿史德那边,需要确保回纥密使在关键时刻(比如皇帝贵妃路过雅间门口,或者在高力士“恰好”安排的位置能听到的时候)说出诸如“太子殿下应许我回纥……”、“登基之后……”之类的关键话语,或者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动静(比如碰倒茶杯、稍微提高声调),将皇帝的注意力吸引到太子的雅间。
思路渐渐清晰,脉络分明。我拿起书桌上的狼毫笔,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节点:杨国忠 -> 杨玉环 -> 玄宗起疑 -> 高力士暗中核查 -> 福贡楼表演(吸引贵妃)-> 帝妃微服亲临 -> 现场抓包 (阿史德配合)。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计策,充分利用了内宫的影响力、人性的弱点以及信息传播的操控。杨玉环是关键中的关键,幸好,她与我的血缘关系(名义上的),她对寿王李瑁的情感,以及我那半真半假的“预言”,使得她成为最合适、也最有可能配合的“传声筒”和“催化剂”。
我将写满字的纸凑到烛台上点燃,橘黄色的火苗跳跃着,贪婪地吞噬着墨迹,最终化为一小撮蜷曲的、带着余温的灰烬。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如同磐石般坚定。
“阿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房轻声唤道。
几乎是话音落下的瞬间,如同影子般无声无息的阿东,便出现在书房门口,躬身道:“老爷。”他的存在感总是这么低,但办事效率却高得吓人。
“准备一下,我要去杨相府拜见义父。另外,派人去请阿史德王子过府一叙,就说我有要事相商,关于他送来的‘那批西域美酒’的品鉴。”
杨国忠是计划的第一步,必须由他出面去找杨玉环。而阿史德作为消息来源和现场配合的关键,必须参与进来,共同完善细节。
“是,老爷。”阿东没有丝毫废话,立刻转身去安排。
上午时分,我首先来到了杨国忠的府邸。如今的杨相府,门庭依旧若市,但往来官员的神色间少了几分谄媚,多了几分务实,这倒是与杨国忠如今的“贤相”名声颇为匹配。
这位昔日的权奸,在“七转青魂丹”的“教化”下,可谓是脱胎换骨,虽然偶尔还会露出一点贪财好色的小算盘,但在大方向上对我可谓言听计从,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倒真成了支撑这大唐盛世表面繁华的一根“顶梁柱”,据说连远在范阳的安禄山,都对这位“改邪归正”的杨相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是佩服他演戏的本事,还是真的佩服其政绩,就不得而知了。
在书房屏退左右后,我神色凝重地对杨国忠说道:“义父,近日我听到一些风声,事关社稷安稳,不得不谨慎处理。”
杨国忠见我如此严肃,立刻正襟危坐,摆出洗耳恭听的姿态:“东家请讲。” 私下里,他依旧保持着“东家”这个带着几分敬畏和依附的称呼,时刻提醒着自己真正的“主人”是谁。
我将太子暗中勾结回纥、图谋不轨的“传闻”选择性地说了出来,当然,隐去了阿史德这个确切消息来源,只说是通过一些特殊渠道获得的、需要进一步核实的情报,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此事关系重大,若无确凿证据,贸然上奏恐被反噬,且易动摇国本,引得朝野震荡。但若放任不管,只怕养虎为患,尾大不掉。”
杨国忠听得眉头紧锁,他如今一心为公(至少在表面和大部分实际行动上),闻言也是忧心忡忡,下意识地捻着胡须:“太子……真的竟敢如此?与外邦勾结,这可是大忌!那……不正合了我们的……计划?东家的意思是?”
“我们需要一个稳妥的方式,让陛下知晓此事,并引起警惕,但又不能是我们直接出面。”我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义父,您看是否方便,将这份担忧,私下里、以家人关怀的口吻,告知贵妃娘娘?娘娘深明大义,又得陛下毫无保留的信任,由她以关心陛下和江山社稷为由,在陛下面前稍稍提及,只说听闻东宫似有异动,请陛下暗中派人查探,最为妥当。如此,既尽了臣子之心,提醒了圣上,又不会打草惊蛇,将我们置于风口浪尖。”
杨国忠略一沉吟,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便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通过自己妹妹杨玉环来吹这个“枕边风”,确实是最安全、最有效、也是最符合他们杨家利益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年一瞬白发如月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年一瞬白发如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