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副司令员也表示赞同:“方案很出色!细节上再完善一下,特别是穿插部队的路线选择、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要跟上。”
洪副司令员也点头:“穿插部队的轻装和补给是关键,我来负责协调!”
见大家基本统一了意见,彭老总一锤定音:“好!那就基本按照邵明珠同志提出的这个框架来制定第二次战役的详细计划!作战处牵头,各部门紧密配合! 邵明珠!”
“到!”邵明珠挺胸应答。
“你负责把方案细化,特别是穿插路线、时间节点、各部任务协同,要搞得清清楚楚!老子要把麦克阿瑟这个老家伙,打得找不着北!” 彭老总豪气干云地说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邵明珠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责任重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邵明珠带领作战处的参谋们,日夜奋战,将战役方案细化成可执行的作战命令。他们精确计算行军路线、时间,推演各种可能出现的敌情和应对措施。彭老总也经常来到作战室,亲自参与讨论,对关键细节反复推敲。
第二次战役,按照邵明珠参与制定的这一大胆计划,轰轰烈烈地打响了!志愿军各部坚决执行命令:第38军奉命向价川、三所里、龙源里方向实施深远穿插;第39军、第40军等部在正面节节阻击,诱敌深入;第42军在东线长津湖地区顽强阻击美陆战一师。
战役进程惊心动魄,尤其是38军113师一夜急行军145华里,先敌五分钟抢占三所里、龙源里,死死卡住了美第9军南逃的退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西线志愿军主力随后发起总攻,将美军分割包围,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东线第9兵团也在极端严寒下,重创美陆战一师。
捷报像雪片一样飞向志司!第二次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粉碎了美军“圣诞节攻势”,收复了平壤,将战线推至三八线附近,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战役结束后,在志司的总结会上,彭老总心情大悦,当着所有高级将领的面,用力拍着邵明珠的肩膀,洪亮的声音充满了赞赏和肯定:
“哈哈哈!邵明珠!好小子!你这‘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打法,打得好!打得妙!打得美国佬屁滚尿流!这一次,咱们可是打了个大胜仗!你这个作战处长,当得称职!立了大功了!”
邵明珠立正敬礼,谦逊地回答:“报告老总!战役的胜利,归功于您的英明决策和志司首长的正确指挥,归功于全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嗯!不骄不躁!好!”彭老总更加满意,“继续努力!更大的仗还在后面!我们需要你这样的脑子!”
至此,邵明珠凭借其在第二次战役策划中的关键作用,彻底在志愿军最高指挥层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彭老总和志司首长们的高度信任。他的现代军事思想和战术理念,开始深刻影响着志愿军的作战方式,为后续一系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进入1950年12月下旬,朝鲜半岛天寒地冻。志愿军发起的第二次战役取得了辉煌胜利,将“联合国军”一举击退数百公里,收复了平壤,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志愿军士气大振,而“联合国军”则一片恐慌,内部关于是战是和争论不休。
在志司那间充满紧张气氛的作战室内,炭火盆驱散着严寒,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抉择。墙上巨大的军事地图上,蓝色的“联合国军”箭头已全面退守三八线以南,正在匆忙构筑防御工事。红色的志愿军箭头则兵临三八线,锋芒直指南方。
志愿军是见好就收,进行休整,还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这个问题摆在志司首长面前,需要立即决断。会议已经持续了很久,意见并不统一。
“部队连续作战两个多月,极度疲劳,减员严重,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粮食弹药都跟不上!我看,应该利用三八线有利地形进行防御,争取时间休整补充!” 一位负责后勤的首长忧心忡忡地提出建议,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
“我同意!美军虽然败退,但主力尚存,装备优势仍在。我们强行越过三八线进攻,后勤压力太大,如果敌人反击,情况可能逆转!” 另一位首长也表示担忧。
彭老总背着双手,在地图前踱步,眉头紧锁,沉默不语。他既想抓住敌人慌乱、立足未稳的有利战机,又不得不考虑部队的实际困难。
这时,彭老总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站在地图侧旁、一直凝神思索的作战处长邵明珠。“邵明珠!你一直在研究敌情我情,说说你的看法!这第三仗,打是不打?怎么打?”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邵明珠身上。经过前两次战役,这位年轻的处长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大胆的构思,已经赢得了大家的重视。
邵明珠知道,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抉择。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三八线,最终定格在南边那个用醒目字体标注的城市——汉城(今首尔) 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