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天地间最是沉寂黑暗之时。
康陵,这座安葬着大行皇帝灵柩的皇家陵寝,在初冬的寒夜里,如同一头蛰伏于京畿西北苍茫山峦间的巨大石兽,沉默而森严。依山而建的神道、碑亭、明楼、宝顶,在稀薄的星光下勾勒出模糊而威严的轮廓,唯有巡更守陵兵丁手中偶尔晃过的气死风灯,如同鬼火般,在料峭寒风中划出短暂而微弱的光痕,旋即又被无边的黑暗吞噬。
陵区核心,供奉着先帝神位与众多珍贵祭器的享殿,此刻却罕见地灯火通明。殿宇飞檐下悬挂的白色宫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将雕梁画栋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平添几分诡谲。沉重的殿门紧闭,隔绝了外界凛冽的寒气,也隔绝了所有窥探的视线。
殿内,气氛庄重得近乎凝固。一股混合着陈年香烛、冷冽石材和淡淡霉味的特殊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十余盏青铜仙鹤烛台分立两侧,烛火跳跃,映照出殿内肃穆的陈设和一群神情紧绷的人影。
这是十年一次的大规模维护与祭器清点之日。由钦天监选派的两名官员、内府营造司的四名顶尖老工匠,以及永陵本身的掌印太监和数名心腹小太监组成的队伍,已在此忙碌了半夜。他们的动作极其轻缓谨慎,生怕惊扰了此间的安宁。每一次擦拭、每一次清点、每一次记录,都伴随着屏息般的寂静,只有软布拂过器物表面的细微声响,以及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
队伍最前方,负责清点最核心区域祭器的,是内府营造司资格最老、眼力最毒的工匠头领,姓胡,人称“胡一手”。年近六旬的胡一手,鬓发已斑白,背微微佝偂,但一双眼睛在烛光下却依然锐利如鹰。他正小心翼翼地从紫檀木镂空托架上,捧起一件器物。
此物,便是享殿镇殿之宝,先帝大行时特旨陪葬于此的“九龙捧日”青玉璧。
玉璧直径约一尺,厚不及寸,通体由一整块极品和田青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细腻,色泽沉静如深潭之水。璧面浮雕九条形态各异的螭龙,环绕拱卫着中央一轮圆日,龙身蜿蜒,鳞爪清晰,龙睛以细微的金丝镶嵌,即便在昏暗光线下,亦隐隐有神光流动。这不仅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皇权天授、江山永固”的象征意义,是连接凡尘与天听的神圣之物,地位尊崇无比。
胡一手双手戴着雪白的细棉手套,动作轻柔得如同捧着初生婴儿。他先将玉璧就着烛光细细端详正面,手指隔着布料感受着那熟悉的冰凉与滑韧。这是他第三次参与永陵大维护,前两次,他都曾亲手捧过这块玉璧,对其重量、手感、乃至每一处细微的纹理转折,都烙印在心。
然而,就在他准备将玉璧翻转,查验背面铭文时,那布满老茧的指尖触及璧缘的刹那,胡一手花白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抖动了一下。
不对。
一种极其细微、几乎难以捕捉的异样感,如同冰冷的蛛丝,瞬间掠过他的心头。
是重量?似乎比记忆中最精确的感觉,轻了那么一丝丝,若非他这种摆弄了一辈子珍玩玉石的老手,绝难察觉。是触感?那玉质的温润中,似乎夹杂了一丝不该有的“生涩”,少了些许内蕴的油脂感。还是……温度?这玉璧握在手中的冰凉,似乎与往年那种沉静深透的寒意,有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差别。
胡一手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窜上天灵盖,比殿外的寒风更刺骨。他强自镇定,面上不动声色,甚至没有停下翻转玉璧的动作,但捧着玉璧的双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绝不能声张!陵寝重地,御赐祭器,稍有差池便是泼天大祸!万一只是自己年老感觉迟钝,贸然说出,惊扰圣器,同样是重罪!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玉璧背面也仔细看了一遍,那象征皇权的铭文清晰依旧。然后,他缓缓将玉璧放回托架,动作依旧平稳,但放下时,指尖却微不可察地在璧缘上多停留了一瞬,再次确认那丝异样。
“胡师傅,可有何不妥?”站在稍后位置的永陵掌印太监孙公公,是个面白无须、眼神精明的中年太监,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胡一手那瞬间的凝滞,尖细的嗓音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胡一手身上。钦天监的官员也停下了手中的笔,疑惑地望过来。
胡一手转过身,脸上挤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老工匠的谨慎笑容,对着孙公公微微躬身:“回公公的话,此璧乃国之重器,老朽不敢有丝毫马虎。只是这烛光晃动,老眼昏花,看得不甚真切。可否容老朽取来‘辨玉水’和‘显微镜’,再细细查验一番,以求万全?”
“辨玉水”是内府秘传的一种药水,对不同玉质有轻微的反应差异;“显微镜”则是西洋传入的稀罕物,能放大数十倍观察细微纹理。胡一手提出用这些工具,合情合理,显得他做事严谨。
孙公公眯着眼打量了胡一手片刻,又看了看那安然置于架上的玉璧,点了点头:“胡师傅谨慎自是好的,准了。快去快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