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授首、黑山贼患一举荡平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河北,更以惊人的速度向中原各地扩散。邺城内外,欢庆的气氛尚未散去,州牧府内却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忙碌。袁绍深知,扫清内患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更广阔的天下棋局。
这一日,袁绍正与荀攸、田丰于书房议事,重点已从太行山转向了黄河以南。案几上铺开的,是一幅更为宏大的中原舆图。
“主公,”荀攸指着兖州方向,“据报,曹操已击败徐州陶谦部分军马,迫其退兵,如今在兖州根基渐稳。此人虽暂处弱势,然其能于群雄夹缝中迅速立足,绝非池中之物。”
田丰接口道:“元皓所言不虚。曹操,枭雄也。其志不在小,且用兵狡诈,善于权变。今我冀州已定,黑山已平,下一步无论是对付公孙瓒,还是西向讨董,都需考虑曹操之动向。是敌是友,需早做决断。”
袁绍凝视着地图上“兖州”二字,目光深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曹操的潜力与威胁。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正是这个看似弱小的对手,给了他致命一击。然而,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曹操非但不是敌人,反而是讨伐董卓最天然、也最需要的盟友。
“曹操……”袁绍轻声自语,“此时的他,羽翼未丰,亟需外援以抗周边压力,更需借讨董之名提升声望。而我,需要一个人在南方牵扯董卓乃至袁术的注意力,更需要一个‘忠义’的盟友来共同举起讨董大旗。”
他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许攸略带尖锐的通报声:“主公!兖州曹操遣使而来,现已至馆驿!使者乃其帐下谋士,姓满名宠,字伯宁!”
袁绍与荀攸、田丰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来得正好。”袁绍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看来,曹孟德也坐不住了。公达,元皓,随我一同见见这位满伯宁,看看曹阿瞒,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
州牧府正厅,虽非大朝会时的德阳殿,却也布置得庄重威严。袁绍端坐主位,荀攸、田丰分坐左右下首,许攸、郭图、审配等重臣亦在列,以示对来使的重视。
不多时,一名年约三旬、面容精干、目光沉静的文士在引导下步入厅堂。他步履沉稳,面对满堂冀州重臣,毫无怯色,依礼参拜:“兖州牧曹公麾下从事满宠,拜见袁车骑(注:袁绍此时已自表车骑将军,位比三公)。”
“满先生不必多礼,看座。”袁绍声音平和,抬手虚扶,“孟德派先生远来,可是有要事相商?”
满宠从容落座,目光快速而敏锐地扫过在座众人,尤其是在荀攸和田丰脸上稍作停留,心中对冀州的人才鼎盛暗自凛然。他拱手道:“回禀袁车骑,我主曹公,听闻车骑大人雷霆扫穴,一举平定黑山百万之众,威震河北,特命宠前来道贺!”
“孟德有心了。”袁绍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黑山宵小,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挂齿。倒是孟德,于兖州独抗陶谦、袁术(时袁术与陶谦曾有勾结)之压力,颇不容易。”
满宠心中一动,知道袁绍这是在点明曹操当前的困境,他顺势接过话头,语气转为沉痛:“车骑大人明鉴。我主曹公,自陈留起兵,一心只为诛除国贼,匡扶汉室!然,董卓倒行逆施,祸乱洛阳,天下忠义之士,无不切齿!今车骑大人坐拥河北强兵,名望冠绝海内;我主虽力薄,亦愿效犬马之劳。故特遣宠来,欲与车骑大人共商讨董大计,联兵西向,清君侧,靖国难!”
他这番话,直接将议题拔高到了“讨董”这个政治正确的大义之上,既表明了来意,也巧妙地将曹操放在了“忠义”和“同盟”的位置上。
田丰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考校:“满先生所言,乃大义所在。然则,讨董非易事,董卓握西凉精兵,据虎牢天险。不知曹兖州欲如何共商?又能出多少兵马钱粮?届时,这诸路兵马,又当以谁号令为准?”
这个问题极为尖锐,直指合作的核心——权力与资源的分配。
满宠显然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答道:“田先生问到了关键。我主之意,讨董乃天下大事,非一州一郡之力可成。当效仿昔日诸侯共讨董卓旧事,传檄天下,汇聚义兵。至于盟主之位……”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坦然看向袁绍,“自然非名门之后、海内人望、且实力最为雄厚的袁车骑莫属!我主曹公,愿奉车骑大人号令,共举义旗!至于兵马钱粮,我兖州虽贫瘠,亦当竭尽全力,出兵两万,并提供部分粮草,以供联军之需。”
他将盟主之位拱手奉上,姿态放得极低,但提出的出兵数目也恰好符合曹操目前的实力,既显示了诚意,又不至于过度消耗自身。
郭图闻言,脸上露出满意之色,觉得曹操甚为识趣。许攸则眼神闪烁,不知在盘算什么。审配面无表情,荀攸则微微颔首。
袁绍心中冷笑,曹操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盘。奉自己为盟主,既避免了成为众矢之的,又能借自己的势来发展自身,更能名正言顺地参与瓜分讨董可能带来的政治红利。两万兵马,不多不少,既表达了参与,又保存了实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