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的元日,邺城是在一片肃杀而昂扬的气氛中度过的。去岁冬末奇袭白波、收服徐晃的捷报,如同最炽热的新年贺礼,极大地振奋了冀州上下。积雪未融,寒意仍浓,但州牧府政事堂内,却仿佛有烈火在燃烧。
元日刚过,袁绍便下令召集所有核心文武,举行新年第一次政事堂会议。与会者济济一堂,文臣以荀攸为首,郭图、许攸、审配、沮授、田丰、辛评、崔琰等依次列坐;武将则以颜良、文丑为尊,新近立下大功的麴义、以及新投的徐晃、张合、高览等皆在席。即便是暂未直接统兵的淳于琼,亦受邀列席。人人面色凝重,却又眼含期待,他们都清楚,此次会议,将决定冀州这艘巨舰未来的航向。
袁绍端坐主位,一身常服,却难掩威严。他目光扫过堂下这群堪称当世顶尖的文武班底,心中豪情与责任交织。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声音沉浑有力:
“诸公,新岁伊始,万象更新。去岁,赖诸公同心,我冀州内修政理,外平匪患,北慑公孙,西收白波,根基已固,甲兵已足!”他略微停顿,让话语在每个人心中回荡,随即语气陡然拔高,如同出鞘之剑,“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国贼董卓,倒行逆施,秽乱宫禁,荼毒生灵,天子蒙尘,神器蒙羞!我辈既食汉禄,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
他站起身,走到堂中悬挂的巨幅天下舆图之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的位置,声若金石:
“今日召集诸公,便只议一事:何时,以何策,兵发洛阳,讨董勤王,廓清寰宇?!”
袁绍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政事堂内激起了汹涌的波澜。讨董之事,虽早已是共识,但具体何时启动、如何运作、战略几何,仍需深入谋划。一场关乎未来天下格局的大论战,就此展开。
第一议:盟友与名分。
郭图率先发言,他向来注重名望与声势:“主公!讨董乃天下大义,然独木难支。曹操既已遣使示好,愿奉主公为盟主,此乃良机!当速发檄文,传告天下诸侯,如南阳后将军(袁术)、荆州牧刘表、徐州牧陶谦等,共举义旗!集天下之力,以泰山压卵之势,直捣洛阳!届时,主公登高一呼,天下影从,盟主之位,名副其实,大义名分,尽在我手!”
审配却持不同意见,他更重实际:“公则之议,看似恢宏,然亦有其弊。诸侯各怀心思,袁术岂甘居人下?刘表坐谈客耳,陶谦守户之犬,彼等未必真心出力,反而可能因利益纠葛,掣肘我军。配以为,有关东诸侯响应固然好,然我军战略,当以我为主,不可过度依赖外援。首要者,乃是我军自身兵精粮足,号令统一!”
田丰接口,一针见血:“名分固然重要,然核心在于‘主动权’!檄文要发,盟友要结,但盟主号令必须出于邺城!我军需掌握联军主导权,定下进军方略,他人愿从则从,不愿从亦不影响我主力行动。如此,方可避免昔日讨董联军一盘散沙之覆辙。”
袁绍微微颔首,这一点他深以为然。历史上的关东联军确实效率低下。他决断道:“便依元皓、正南之言。檄文由公则、孔璋(陈琳)即刻草拟,务必要辞锋犀利,历数董卓罪状,彰明我讨贼决心!传檄天下,邀诸侯会盟,但会盟地点、进军方略,需由我冀州主导!”
第二议:时机与步骤。
许攸阴测测地笑道:“主公,攸以为,讨董宜早不宜迟!如今我军新胜,士气正旺;白波新平,侧翼无忧;曹操呼应,南线暂稳。正当一鼓作气,直扑洛阳!若拖延时日,恐董卓缓过气来,加固关防,或更易天子,则事倍功半矣!”
然而,沮授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性格更为持重:“子远之言,未免操切。主公,授以为,讨董虽必行,然步骤不可乱。今北疆公孙瓒,败而不伤,其主力尚存,犹如饿狼环伺。若我军主力尽出,长途奔袭洛阳,公孙瓒趁机倾巢南下,截我归路,断我粮道,则我军进退失据,危如累卵!故,授以为,当先彻底解决北疆公孙瓒之患,至少需将其打痛打怕,使其短期内无力南顾,然后方可全力西进!”
此言一出,得到了不少将领的赞同。颜良洪声道:“公与先生所言极是!公孙瓒那厮,不把他打服了,终究是个祸害!末将愿为先锋,北定幽州!”
文丑、张合等将也纷纷附和。
荀攸此时缓缓开口,调和道:“子远欲速,公与求稳,皆有其理。然,天下事难得万全。攸有一策,或可兼顾:主公可亲率主力,北上与公孙瓒寻求决战,力求速战速决,一举奠定北疆胜局。同时,命一上将,如麴义将军,统偏师一支,汇合曹操等先行响应的诸侯,兵进河内,作出威胁洛阳之势,既可牵制董卓部分兵力,使其不能全力支援公孙瓒,亦可提前扫清洛阳外围,为主力后续西进开辟道路。如此,双管齐下,既不误北征,亦不迟西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