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的深秋,中原大地的心脏——酸枣,成为了整个天下目光汇聚的焦点。来自关东各州郡的旌旗,如同百川归海,在此地汇聚成一片色彩的海洋。营寨连绵百余里,人喊马嘶,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皮革、钢铁、尘土与一种名为“野心”的混合气息。
袁绍(主角)亲率的冀州主力,无疑是这片海洋中最引人注目的巨舰。其军容之盛,甲械之精,纪律之严明,远非其他诸侯的部队可比。当那面高高飘扬的“大将军袁”纛旗和“冀州牧”的旗帜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早已抵达的诸侯们,无论内心作何想法,都不得不亲自出营迎接。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那位在汴水之战后实力受损,但声望反而因忠勇而高涨的曹操,皆立于道旁。
袁绍金甲红袍,骑乘神骏,在颜良、文丑两员虎将及一众剽悍亲卫的簇拥下,缓缓行来。他目光平和,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与诸侯见礼时,既不显得倨傲,又恰到好处地保持着上位者的威仪。
“本初兄!终于等到你了!”曹操率先迎上,脸上带着真挚(至少表面如此)的热情,“兄台执河北牛耳,威震北疆,今又总领大军前来,董卓老贼闻之,必已胆裂!”
刘岱等人也纷纷上前,言语间多是恭维与对盟主的期盼。然而,袁绍敏锐地捕捉到,在一些人热切的眼神背后,隐藏着审视、忌惮,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尤其是刘岱,作为汉室宗亲、一州刺史,对屈居于袁绍之下,似乎并非全然心甘情愿。
“诸公谬赞了。”袁绍淡然一笑,从容下马,“讨董灭卓,乃天下臣子之分,绍何德何能,敢居首功?唯愿与诸公同心戮力,共襄义举,则社稷幸甚,万民幸甚!”
简单的寒暄,已定下了基调。众人拥簇着袁绍,进入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最为宽敞坚固的中军大营。
当晚,袁绍并未急于召开盟会,而是先在自家大帐内,与心腹们进行了一场核心会议。
“主公,今日观察,诸侯心思,各不相同。”沮授沉声道,“曹操新败,急于雪耻,必是主战最力者;刘岱身为宗室,恐不甘久居人下;孔伷、张邈等,名士之风,清谈或可,实务难料;鲍信倒是知兵之人,或可引为臂助。”
田丰冷声道:“乌合之众!看似兵多将广,实则号令不一,各怀异志。主公切不可被其表象所惑,需谨记,我军方是此战之中流砥柱。”
袁绍微微颔首,手指在地图上划过酸枣至洛阳的路线:“元皓所言极是。然,既为盟主,便需行盟主之事。明日登坛盟誓,需以绝对威望,压服众心,至少在大局上,要让他们听从号令。至于后续……”他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事在人为。”
许攸笑道:“主公放心,明日盟誓,一切已安排妥当。必让主公威仪,深入人心。”
次日,晴空万里。酸枣城外,早已筑起一座高大的祭坛,坛上旌旗招展,坛下甲士林立,肃杀之气直冲霄汉。各路诸侯依序列队,其麾下兵马亦在外围列成数个巨大的方阵,放眼望去,刀枪如林,旌旗蔽日,怕是不下二十万之众,场面恢宏壮阔。
吉时已至,鼓乐齐鸣。
袁绍身着诸侯盟主的特制礼服,神色庄重,缓步登上祭坛顶端。颜良、文丑按剑侍立坛下左右,如同门神。田丰、沮授、许攸、郭图等谋士,以及张合、高览、麴义、徐晃等将领,皆立于坛前显要位置,彰显着冀州集团的人才鼎盛。
坛上,陈列着太牢(牛、羊、猪)祭品,香烛缭绕。
袁绍焚香跪拜,祷告天地,诵读由陈琳精心撰写的盟誓祝文。文中再次痛陈董卓罪状,申明讨贼大义,并誓言: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殄除凶逆!有渝此盟,神明殛之,俾坠其师,无克祚国!”
其声朗朗,借助坛下的传声布置,清晰地传入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耳中。这一刻,无论是真心讨董,还是虚应故事,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肃穆起来。
祝文诵读完毕,袁绍站起身,转向坛下如林般的将士与诸侯,他并未立刻走下祭坛,而是目光如电,扫过全场。阳光照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边,那挺拔的身姿与凛然的气度,竟让人不敢直视。
“诸公!三军将士!”袁绍的声音如同洪钟,在旷野中回荡,“董卓之恶,罄竹难书!今日我等汇聚于此,非为功名利禄,乃为天下苍生,为汉室江山!”
“自桓灵以来,朝纲不振,宦官外戚,交替为祸。然未有如董卓者,凶残暴虐,人神共愤!我等起兵,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此战,必胜!”
他每说一句,台下冀州军阵中便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应,这整齐划一、充满力量的呐喊,极大地感染和震慑了其他诸侯的部队,使得整个会场的气氛,被袁绍牢牢掌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