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谌年约三旬,面容清癯,气质儒雅中透着沉稳。他此刻正于书房中与几位族中子弟议论时局,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
“董卓焚洛阳,劫天子,天下崩乱在即。我颍川地处中原,恐难独善其身。”一位年轻子弟叹道。
“关东联军虽众,却逡巡于洛阳,内斗不休,看来难成大事。袁本初虽为盟主,恐亦难约束群雄。”另一人接口。
荀谌默然不语。他何尝不知眼下局势的险恶?荀氏家族的未来,需要慎重选择。是北上投靠声势正隆的袁绍?还是南下依附同出汝南的袁术?或是另寻他路?这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
正在此时,仆役来报,言郭图公则先生来访。
“郭公则?”荀谌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郭图是颍川名士,如今在袁绍麾下效力,他突然返乡,所为何来,不言而喻。“快请!”
郭图风尘仆仆,但精神矍铄,见到荀谌,执礼甚恭:“友若兄,别来无恙!”
“公则兄不在洛阳辅佐袁盟主,何以有暇归乡?”荀谌请郭图入座,故作不知地问道。
郭图笑道:“图此番归来,正是奉了我主袁本初之命,特来为颍川士林,为友若兄,送一份‘安’字。”
“哦?愿闻其详。”荀谌神色不动。
郭图收敛笑容,正色道:“友若兄可知,如今洛阳景象?”
“略有耳闻,惨不忍睹。”
“是啊,”郭图叹息,“联军数十万,驻足焦土,或争抢微利,或拥兵自重,唯我主袁本初,忧心国事,放眼长远。董卓暴虐,天下皆知,然欲除此国贼,非仅凭一时血气之勇。曹孟德汴水之败,便是前车之鉴。”
他顿了顿,观察着荀谌的神色,继续道:“我主深知,欲安天下,需先固根本。冀州经主公治理,政清民和,仓廪丰实,非他处可比。此乃王霸之基也。然,独木难支大厦,欲成非常之功,需赖非常之才。颍川乃智士之乡,我主心向往之久矣。尤慕友若兄之才名,常言‘荀友若,王佐之才也,恨不能早日得见’!”
荀谌微微动容,但依旧谨慎:“袁公过誉了。谌才疏学浅,岂敢当此谬赞。”
“友若兄过谦了。”郭图步步紧逼,“兄且观今日天下,谁能真正廓清寰宇,再造太平?刘岱、孔伷之流,守户之犬耳;袁公路(袁术)志大才疏,骄矜自用,非明主之相;曹孟德虽有雄略,然新败势微,根基浅薄。唯我主袁本初,名门之后,德高望重,据河北形胜之地,拥带甲十万之众,更兼求贤若渴,从善如流。田元皓、沮公与等河北名士,皆倾心辅佐,可见一斑。”
他压低声音:“不瞒友若兄,我主曾言,‘得友若,如高祖得子房(张良)’。今特遣图前来,奉上亲笔书信,并许以骑都尉,参大将军军事,待以师友之礼。望兄能北上邺城,共商大计,展不世之才,立不朽之功!”
说着,郭图将袁绍的信函郑重呈上。
荀谌接过书信,展开细读。信中内容,果如郭图所言,既有对冀州治理成果的自信展示,也有对颍川乃至天下局势的清醒分析,更有对荀谌本人才能的推崇和恳切的邀请。言辞恳切,思路清晰,既无盛气凌人,也无虚言矫饰,透着一股务实和自信。
荀谌沉吟良久。郭图的话,袁绍的信,确实打动了他。袁绍展现出的实力、格局和诚意,都远非其他诸侯可比。尤其是对其“王佐之才”的评价和“师友之礼”的承诺,更是挠中了他内心深处渴望一展抱负的痒处。相比之下,袁术虽为同乡,但其人品性和能力,实在令人难以放心托付。
“袁公……真乃雄主也。”荀谌终于长叹一声,将书信小心收好,“然,此事关乎家族,谌还需与族中长辈商议。”
郭图知此事已成七八分,笑道:“理当如此。图便在阳翟静候佳音。不过,友若兄,时机稍纵即逝。董卓虽退,然中原战乱将起,颍川绝非久留之地。早日北上,方能早日安身立命,施展抱负啊!”
高潮:慧眼择木,北士归心
数日后,荀氏家族经过一番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当前形势下,北上依附实力最强、声望最高、且表现出极大诚意的袁绍,无疑是保全家族并谋求发展的最佳选择。尤其是袁绍在信中描绘的冀州“政清民和”的景象,以及对人才的尊重,深深吸引了这些饱读诗书、渴望秩序的士人。
荀谌不再犹豫,决定接受袁绍的邀请。
消息传出,不仅在荀氏内部,在整个颍川士林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荀氏乃颍川顶级门阀之一,其动向具有极强的风向标意义。荀谌北上投袁,无疑向所有观望的颍川士人宣告了袁绍的“正统”地位和强大吸引力。
临行前,不少颍川名士,如钟繇、陈纪等人,皆来相送,言语间多有试探与羡慕。
“友若此去,必得袁公重用,前途不可限量啊!”
“还请友若在袁公面前,多多为我颍川士人美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