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前的对峙,在朱灵归降带来一阵短暂的振奋后,再次陷入了令人焦灼的僵局。吕布吃了暗亏,愈发谨慎,任凭联军如何骂阵,只是坚守不出。关墙之上,西凉弓弩蓄势待发,冰冷的金属光泽在日渐寒冷的空气中闪烁着不祥的光芒。
联军大营内,初时会盟时的锐气,已被漫长的等待和无所事事的消耗磨去了不少。各路诸侯的营盘之间,虽依旧旌旗相望,但那股同仇敌忾的热流似乎正在悄然冷却。刘岱、孔伷等人开始频繁以“粮草不继”、“士卒疲敝”为由,向袁绍请求延缓攻势,实则暗中保存实力;袁术与孙坚因粮草供给问题,摩擦日益公开,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即便是曹操,在汴水新败后也变得沉默寡言,每日只是操练本部残兵,眼神深处却燃烧着不甘与更为深沉的思虑。
中军大帐内,炭火盆驱散着深秋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一丝凝重。袁绍正与几位核心谋士商议军情,除了田丰、沮授、许攸、郭图外,新近投效的荀谌(字友若)亦在席中。此外,帐幕一角,还静坐着一位面容敦厚、目光却异常沉静的青年文士,正是荀谌的侄子,不久前受其叔父书信感召,悄然从长安辗转前来投奔的荀攸,荀公达。他性情内敛,不喜张扬,故虽已至军中数日,袁绍亦知其才,却尚未于大庭广众之下委以显职,只令其随军参赞,熟悉情况。
“主公,如此僵持,于我大军不利啊。”长史耿武面带忧色,“数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粮草消耗巨大,虽依托冀州、河内补给,然长途转运,压力日增。而诸路诸侯,心志不齐,长此以往,恐生内变。”
袁绍负手立于巨大的司隶地图前,目光沉静地扫过虎牢关,又越过洛阳,投向更西方的潼关、长安。他何尝不知僵持的弊端?只是虎牢天险,吕布虽败一阵,根基未损,强攻代价太大。
“元皓、公与、友若,你等有何看法?”他将问题抛给了麾下最重要的三位谋士。
田丰性格刚直,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惯有的冷峻:“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吕布虽勇,然其军心已因朱灵之事浮动。可命孙坚所部,加大佯攻力度,吸引吕布注意。同时,遣一上将,绕道河内,汇合王匡,自孟津渡河,威胁洛阳以北,迫使吕布分兵!只要其露出破绽,我军主力便可猛攻虎牢!”
沮授微微摇头:“元皓之策虽险,却未必不可行。然须谨慎,河内部署需隐秘,渡河需迅速。另,授以为,可再遣细作入关中,散播流言,言马腾、韩遂欲袭长安,或言董卓欲削吕布兵权,使其内外交困。”
新近投效的荀谌则沉吟片刻,缓缓道:“两位先生之策,皆是从军事、谋略层面破局,自是正理。然谌以为,破虎牢,关键或许不在关内,而在关外。”
“哦?友若何意?”袁绍转过身,颇感兴趣地问道。荀谌的到来,其沉稳多思、视野开阔的特点,确实为他的谋士团带来了新的角度。
“联军之弊,在于‘名’聚而‘实’散。”荀谌一针见血,“主公虽为盟主,然难以如臂使指。破局之道,或许在于……‘整合’。可借此时机,明面上与吕布对峙,暗地里则着手理顺联军内部关系,或拉拢,或压制。待内部更趋一致,号令更通,则虎牢关再险,亦不足惧矣。此所谓,先固本而后图远。”
三位谋士,三种策略,或激进,或稳健,或着眼于内部整合,各有侧重。袁绍听得频频颔首,心中不断权衡。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角落里的荀攸,见其凝神静听,若有所思,便随口问道:“公达可有见解?”
荀攸闻声,从容起身,向袁绍及诸位谋士微微躬身,语气平和:“攸才疏学浅,不敢妄议。唯觉三位先生所言皆有道理。田别驾欲以正合,沮监军欲以奇胜,叔父则欲安内而后攘外。然关键在于,时机与取舍。需判断何种策略,能于此刻发挥最大效力,且风险可控。”他话不多,却点出了决策的核心难点,听得田丰、沮授亦微微侧目。
然而,就在袁绍细细品味荀攸之言,即将有所决断之际,帐外一阵极其急促,甚至带着恐慌意味的马蹄声和嘶鸣声,打断了一切!
“报——!!!八百里加急!幽州急报!!”
一名信使几乎是撞开了帐外的亲卫,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甲胄歪斜,满身尘土,嘴唇干裂出血,手中高举着一封粘着三根雉羽,代表最高紧急军情的信筒。
“主公!不好了!公孙瓒……公孙瓒尽起残兵,汇合辽西乌桓峭王、苏仆延等部,骑兵数万,绕过刘虞大人的防区,已突破长城,南下寇边!兵锋直指渤海郡!烽火已至南皮!”
信使的声音嘶哑,带着哭腔,如同一声惊雷,在帐内炸响!
“什么?!”
“公孙瓒?他怎敢?!”
“渤海郡?!”
帐内瞬间一片哗然!就连一向沉稳的沮授、冷峻的田丰,也骤然变色!渤海郡,那是袁绍起家的根基之地,更是连接冀州与幽州南部的要害!一旦有失,不仅老家被端,更是腹背受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