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猛地一步上前,夺过信筒,飞快地取出绢书,目光急速扫过。绢书上是幽州留守审配的亲笔字迹,字字惊心,详细描述了公孙瓒联军入寇的路线、兵力估算以及渤海郡守军捉襟见肘的窘境,最后是审配以血书写的四个大字——“危在旦夕”!
饶是袁绍心志坚毅,此刻也不由得感到一阵眩晕,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公孙瓒这条败犬,果然趁他主力深陷中原之际,狠狠地在他背后捅了一刀!
幽州急报的内容迅速在联军高层中传开,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大营,顿时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池塘,波澜骤起!
袁绍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立刻下令召集所有核心文武以及各路诸侯首领,召开紧急军议。
大帐内,气氛前所未有的压抑。炭火盆似乎也失去了温度,只有那封摊在帅案上的血书,刺眼地提醒着众人迫在眉睫的危机。
“诸位,情况便是如此。”袁绍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公孙瓒背信弃义,趁我讨伐国贼之际,悍然南犯,我根基之地危殆。诸位以为,该当如何?”
短暂的死寂之后,帐内顿时炸开了锅。
“还能如何?回师!立刻回师救援渤海!”颜良第一个跳起来,须发皆张,声如洪钟,“主公!渤海乃我等根基,岂容有失?末将愿为先锋,星夜北返,定将那公孙瓒狗头砍下,献于帐前!”
文丑、张合、高览等冀州出身的将领也纷纷附和,群情激愤。老家被偷,谁能不急?
然而,以刘岱、孔伷为首的一批诸侯,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盟主!讨董大业正值关键,虎牢关指日可下,岂能因一隅之地而废天下公义?”刘岱义正辞严,仿佛全然忘了自己此前是如何保存实力。
“是啊,盟主!公孙瓒不过是疥癣之疾,董卓才是心腹大患!若此时退兵,则前功尽弃,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等?”孔伷摇头晃脑,引经据典。
袁术更是阴阳怪气地开口:“本初兄,河北基业固然重要,然则天子尚在奸贼之手,孰轻孰重,兄长还需权衡啊。莫非,在兄长心中,一家之基业,重过君臣大义,天下兴亡?”他这话极其诛心,直接将袁绍架在了道德的火上烤。
孙坚张了张嘴,他本想支持回师,但看到袁术那挑衅的眼神,又想到粮草被卡之事,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只是拳头攥得发白。
曹操目光闪烁,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本初兄,渤海之危,确需解救。然大军一动,吕布必趁势掩杀,恐遭大败。可否……分兵回援?主力仍留在此地,与吕布对峙?”
帐内顿时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派:冀州将领力主全军回援;刘岱、孔伷、袁术等反对退兵,冠冕堂皇;曹操等少数派则建议分兵。
争吵声、辩论声充斥大帐,乱成一团。袁绍面沉如水,听着众人的争论,心中亦是天人交战。全军回师,则讨董大业功亏一篑,不仅声望受损,更可能被吕布追击,损失惨重;不分兵,则渤海基业危殆,那是他起家的根本,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纷乱之际,荀谌悄悄离席,来到了帐幕一角荀攸的身边。
“公达,你观此局,何解?”荀谌低声问道,眉头紧锁。他虽有自己的见解,但也想听听这位被誉为“荀氏麒麟儿”的侄儿有何高见。
荀攸目光扫过争得面红耳赤的诸侯,又看了看帅座上虽沉默却目光锐利如鹰的袁绍,轻轻吐出四个字:“考验将至。”
“哦?细言之。”
“此危局,看似是军事两难,实则是主公威望与决断的试金石。”荀攸声音平缓,却洞若观火,“若主公被众人意见左右,进退失据,则威望必损,联盟亦将加速瓦解。若主公能乾纲独断,拿出一个既能稳住讨董大局,又能解渤海之危的万全之策,则其领袖地位将再无动摇,且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整合内部。”
荀谌微微颔首:“然则,万全之策何在?分兵则两头弱,回师则前功弃,难啊。”
荀攸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叔父,或许……不必非此即彼。攸观公孙瓒此次南下,看似凶猛,实则不然。其一,其新败不久,元气未复,所谓数万骑兵,恐多虚张声势,且多为掳掠而来、军纪涣散的乌桓胡骑,攻坚能力存疑。其二,其绕过刘虞,直扑渤海,乃是行险,意在速战速决,攫取资财人口以补自身,并无久占之力。其三,渤海郡虽兵力空虚,然审正南(审配)非庸才,南皮城坚,短期应可支撑。”
他顿了顿,继续低声道:“因此,攸以为,无需全军回师。可遣一员大将,率精骑数千,星夜兼程北返,汇合幽州南部留守兵马,统一指挥。其任务非是与公孙瓒决战,而是倚仗城寨,挫其锋芒,袭扰其粮道,拖延其步伐。同时,主公在此间,需速战速决!”
“速战速决?”荀谌若有所思,“虎牢天险,如何速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