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方面,颜良、文丑依旧为冲锋陷阵的顶尖猛将;张合、高览则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麴义统率特种先登营;徐晃、朱灵则为后起之秀,潜力巨大。整个集团,文武搭配,结构合理,充满了活力。
这一系列的举措,如同精密的工匠,将新征服的土地、新归附的人口、新吸纳的人才,完美地镶嵌进了袁绍的河北版图之中,使其根基之深厚,远超其他任何一路诸侯。
这一日,大将军府密室。仅有袁绍与田、沮、二荀五位核心谋士在场。气氛严肃而专注。
“北疆已定,内务初理。”袁绍开门见山,目光灼灼,“然天下扰攘,国贼未除。董卓虽龟缩长安,然挟持天子,名分尚在。关东诸侯,各怀异志,酸枣会盟,早已名存实亡。下一步,我当如何?诸君可有以教我?”
田丰率先开口,语气铿锵:“主公!今我河北已固,带甲二十万,粮秣足支三年。当趁此良机,挟大胜之威,再次传檄天下,召集忠义之士,西向讨董!此乃臣子本分,亦是成就王霸之业的不二正途!”
沮授却微微摇头:“元皓兄忠义之心,天地可鉴。然授以为,时机尚未完全成熟。”
“哦?公与有何高见?”袁绍问道。
沮授分析道:“其一,董卓迁都后,据潼关之险,拥凉州之众,急切难下。强行西征,恐重蹈联军覆辙,消耗巨大而难有寸功。其二,关东之地,看似无主,实则暗流汹涌。曹操败后,于兖州东郡积蓄力量;袁术盘踞南阳,窥伺豫州;刘表坐拥荆州,保境安民;陶谦年老,徐州内部不稳;更有青州黄巾百万,肆虐地方。我军若倾力西向,此辈必如群狼,环伺于我侧后,伺机而动。届时,我恐陷入两面受敌之困境。”
荀谌接口道:“公与之言,老成谋国。谌以为,当今之务,非急于西进,而在‘固本’与‘拓土’并行。河北四州,幽州北部公孙瓒残余与并州黑山张燕,仍需时日彻底扫平,此谓‘固本’。而大河以南,中原腹地,民富物阜,乃天下枢纽,岂能长期置于他人之手?尤其是兖、青、豫三州,与河北隔河相望,若不能掌握,则我始终如芒在背。”
他指着地图上的兖州、青州:“曹操新得东郡,立足未稳;青州黄巾势大,孔融、田楷等难以制衡。此正乃天赐良机!主公可遣一上将,以‘助剿黄巾’、‘绥靖地方’为名,兵进青州,将其纳入掌控。同时,可暗中支持曹操,使其在兖州与刘岱、张邈等相争,我等坐收渔利。待河北彻底消化,河南亦布下棋子,则进可攻退可守,天下大势,尽在主公掌握矣!”
三位谋士的意见,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战略方向:田丰主张立刻高举义旗,西征讨董;沮授和荀谌则主张先巩固河北,并向河南拓展势力,徐图后计。
袁绍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倾听的荀攸:“公达,你意下如何?”
荀攸抬起头,目光清澈而深邃,缓缓道:“攸以为,田别驾、沮监军与叔父之言,皆有道理。然,或许不必非此即彼。”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先点在西面的长安,然后划过黄河,落在兖、青、豫等地:“讨董,大义之名,不可弃。然不必急于倾尽全力。主公可效仿昔日齐桓公‘尊王攘夷’之故事。一面,继续以大将军、盟主之名,遣使谴责董卓,联络西凉韩遂、马腾,保持对董卓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占据大义制高点。另一面,则行‘假途灭虢’之实。”
他具体阐述道:“可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使其与兖州刺史刘岱相争,消耗兖州力量。主公则以其‘盟主’身份,以协助平定青州黄巾、稳定地方为由,派兵进入青州。青州黄巾百万,看似可怕,实则缺乏组织,若能以精兵良将击其要害,辅以招抚,则可迅速平定,将青州富庶之地与百万人口收归己用。同时,密切关注徐州、豫州动向,寻机介入。”
“如此,”荀攸总结道,“主公明则高举讨董义旗,暗则经略河南。待数年后,河北根基更深,青州已定,兖州内耗,我军挟两州之力,南望中原,则天下谁人可敌?届时,或西进讨董,或南下定鼎,主动权尽在我手!此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上策。”
荀攸的策略,巧妙地将政治大义与实际扩张结合起来,既避免了过早与董卓决战的风险,又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极具可操作性。
袁绍听完,眼中精光爆射,抚掌长叹:“妙!甚妙!公达之策,深得我心!集三位之长,去其之短,统筹全局,谋划深远!便依此计!”
他霍然起身,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即日起,以大将军府名义,传檄天下,继续声讨董卓,并表曹操为东郡太守!命臧洪为青州刺史,麴义、张合率军三万,以剿灭青州黄巾为名,兵发平原!”
“同时,加强水军建设,督造舟船,我要这黄河天堑,成为我进军中原的通途,而非阻碍!”
命令一道道发出,一个以河北为根基,囊括青州,虎视中原的宏大战略蓝图,在邺城这座日渐雄浑的城池中,徐徐展开。
袁绍站在大将军府的阁楼之上,眺望着南方。他的目光,仿佛已经越过了滔滔黄河,看到了那片广袤而富庶的中原大地。北方的霸主,已然铸就。而一场席卷天下的更大风暴,即将由他亲手掀起。河北的鹰,终于要亮出利爪,剑指中原!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