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冀州,本该是万物复苏、农事渐起的时节,然而漳河两岸却是一片狼藉。浑浊的河水虽已退去,但留下的是一片片板结的泥沙,淹没的田埂,以及零星漂浮着的牲畜尸骸。几个面黄肌瘦的农夫,正木然地站在田埂上,望着被毁的家园,眼中尽是绝望。去岁秋汛,漳水再度泛滥,这已是三年内的第二次了。
一队骑士沿着泥泞的河岸缓辔而行,为首者正是监军沮授。他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身后跟着几名工曹官员以及被袁绍特授 “大匠作” 之职的马钧。沮授奉袁绍之命,总揽四州水利兴修与农事劝课,此行便是亲自勘察漳水水患,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做最后定策。
“漳水桀骜,古来如此。”一位本地老农在沮授询问时,颤巍巍地指着河道,“丰水时肆意泛滥,枯水时又河床见底。我等小民,靠天吃饭,奈何,奈何啊!”
沮授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地将这一切记在心里。他深知,河北虽经度田括户,府库渐丰,但农业的命脉依然脆弱地系于这些喜怒无常的河流之上。若不能驯服江河,保障灌溉,那么再多的田地,再充足的劳力,也经不起天灾的折腾。大将军“劝课农桑”的国策,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水利根基之上。
返回邺城后,沮授将所见所闻禀报袁绍。袁绍屏退左右,独自在那巨大的河北地图前站立良久。地图上,黄河、漳水、滹沱河、易水、桑干河……如同一条条盘踞在河北沃土上的巨龙,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灾难的隐患。
“授之见,水利之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袁绍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沮授,“然工程浩大,非一日之功。我欲以漳水为始,树立标杆,继而推广全境。公与(沮授),此事关乎国本,我便全权托付于你!要人给人,要粮给粮,但有阻挠,田元皓的‘度田司’便是你的后盾!”他顿了顿,看向一旁静立的马钧,“德衡(马钧字),汝乃‘大匠作’,此番工程,凡涉及器械、工法,皆由你一言而决!我要看到你的巧思,化为这泽国千里之堤、沃野万顷之渠!”
一场关乎河北未来命脉的水利大会战,就在这初春的寒意与袁绍坚定的决心下,拉开了序幕
1. 漳水之殇与铁壁铜笼
治理漳水被定为头等要务。沮授亲自与大匠作马钧及一众精通水工的匠人、老河工反复商讨,最终定下“堵疏结合,分水灌溉”的方略。
一方面,在漳水上游险要处及旧有决口地段,征发民夫、调动厢军,利用冬春枯水期,大规模加固、增筑堤防。工地上,人声鼎沸,号子震天。无数健儿赤膊上阵,打木桩、垒石笼、夯土方。马钧以其“大匠作”的身份,直接指导工匠改进了夯土工具,并尝试推广使用“石灰三合土”等技术,其命令直达工坊,效率极高,力求堤防更加坚固耐久。曾经泛滥的河段,正在被一道人工的“铁壁”逐渐束缚。
另一方面,则在漳水中游地势较高处,规划开挖数条大型引水干渠,如一条条动脉,将漳河水引向昔日干旱的高地。同时,在干渠沿线地势低洼处,择地修建数个用于蓄水调洪的“陂塘”(水库),以备枯水期灌溉之用。这其中,位于邺城西南的大型陂塘“鸬鹚陂”工程最为浩大。
2. 大匠作巧思,利器助工
大型水利工程,效率至关重要。大匠作马钧在此刻展现了袁绍特设此职的深远用意。他并不满足于指导,更是亲自动手,与从其直辖“技研坊”带来的核心工匠一起,在工地上现场改进工具。
他设计的新型翻车(龙骨水车),结构更合理,木质构件经过特殊处理更加耐用,不仅用于排水,更被尝试安装在渠道提升水位,效果显着。针对石料运输,他设计的复合滑轮组和省力绞盘,被迅速制式化,分发到各重点工地。他甚至改进了土方测量的圭表、绳尺,使得工程量的计算更为精准。
这些由“大匠作”亲自改进或发明的“利器”,起初让一些传统河工将信将疑,但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的巨大优势,很快便折服了所有人。沮授对此大力支持,以监军之令,命各工地优先采用马钧确认的新工具和新工法。大匠作的权威,在实践的检验中牢固树立。
3. 劝课农桑,新政落地
与此同时,“劝课农桑”也在广袤的田野间同步展开。沮授下令各郡县,一方面组织农民抓紧冬春时节,清理水毁田地,修复沟渠,准备春耕;另一方面,则由州府统一调配,将去年从乌桓、鲜卑处交换来的大量牛羊牲畜产生的厩肥,以及邺城官营匠作监利用废弃物沤制的土肥,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鼓励“积肥施肥”。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农具和新耕法的推广。由马钧主持改良的曲辕犁图纸被下发至各郡县官营工坊,加紧仿制。这种犁操作灵活,转弯方便,入土深浅可控,尤其适合河北的精耕细作。尽管初期产量有限,但首批使用曲辕犁的农户,无不惊叹其省力与高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