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失陷的消息,如同一场凛冽的寒流,席卷了太行山深处每一个黑山军盘踞的山寨。恐慌与绝望,不再是暗流涌动,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弥漫在空气中的冰冷气息。贼帅张燕在聚义厅内暴跳如雷,砸碎了所有能砸的东西,却无法砸碎那日益清晰的、名为“末路”的枷锁。粮食,已然告罄,树皮草根成了主食;盐巴的断绝,让许多人浑身浮肿,乏力不堪;而壶关的丢失,则彻底斩断了他们主动出击、获取补给的最后幻想。
然而,就在这有形战场高览的铁壁合围、朱灵的清剿伏击以及张合的致命威胁之外,另一场更加凶险、更加致命的战争,正在无声无息地进行着。这场战争的武器,不是刀剑弓弩,而是流言、许诺、猜忌与人心。主导这场战争的,是远在邺城的长史荀谌,以及渗透入太行山各个角落的河北细作。
张合的将令清晰地传达到了前沿:“锁山断粮,其躯已疲;攻心分化,其魂当散!” 真正的总攻,并非仅仅依赖于军事上的雷霆一击,更要让黑山军从内部自行瓦解。
河北方面精心策划的“攻心”之策,如同三把无形的软刀子,从不同方向刺向黑山军已然脆弱不堪的躯体。
1. 明诏与暗间:荀谌的谋略
由荀谌亲自起草、以大将军袁绍名义发布的《告黑山将士书》,被抄录了无数份,通过被俘释放的贼众、主动投诚者、乃至朱灵麾下身手高强的斥候,想尽一切办法送入山中。告示用语直白,极具诱惑力:
“凡黑山将士,无论头目士卒,但能弃暗投明,缚献首恶,或率众来归者,既往不咎,论功行赏。士卒愿归田者,分与田地耕牛;愿从军者,依才录用,一视同仁。取其渠帅(指张燕)首级来献者,封侯,赏千金!”
这告示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激起了滔天巨浪。那些在饥饿与绝望中挣扎的底层贼众,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而更致命的是针对大小头目的“暗间”手段。荀谌派出的能言善辩之士,或伪装成商贾,或利用山寨内早已被收买的暗线,与那些并非张燕死忠、且对现状不满的头目秘密接触。许以官位、财帛,并承诺保全其部众性命,条件则是或为内应,或煽动叛乱,或在官军总攻时倒戈。
2. 饥荒与猜忌:山寨的裂痕
在饥饿的催化下,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被无限放大。张燕直属的核心部队尚且能勉强维持最低限度的供应,而那些依附于他的中小头领及其部众,则彻底陷入了易子而食的绝境。为了争夺一口吃的,山寨内部火拼事件层出不穷。
张燕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和核心力量的稳定,不得不采取更加严厉乃至残酷的手段,强行征收各寨本已寥寥无几的存粮,这更加剧了内部矛盾。猜忌的种子早已埋下,如今在绝望的土壤里疯狂生长。每一个头领看其他人的眼神都充满了警惕与算计,谁都担心对方会为了袁绍许诺的“千金封侯”而砍下自己的脑袋去请功。张燕更是变得疑神疑鬼,连昔日的心腹将领,他也开始暗中提防,甚至设立了“督战队”,监视各寨动向。
3. 榜样与示范:降卒的归途
朱灵和高览严格执行着“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于那些主动投降或被俘的普通贼众,不仅不杀,反而给予食物、医治轻伤,并进行集中看管和教育。其中表现良好、真心归顺者,甚至被挑选出来,给予路费干粮,释放回乡,并出具文书,证明其已“改邪归正”,可由地方官府安排田地。
这些被释放的降卒,如同活生生的广告,他们的经历通过各种渠道传回山中:“官军说话算话!真的给饭吃,还给田种!”“隔壁寨子的王老五,前几天投降了,现在听说已经在山外分到地了!” 这样的消息,比任何檄文都更具冲击力,极大地动摇了还在山中负隅顽抗者的意志
张燕并非蠢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危险的暗流。内部日益紧张的气氛和接连收到的关于某某头领“形迹可疑”的密报,让他意识到,再不采取强硬手段整顿内部,恐怕等不到官军打进来,自己就要死在自己人手里。
他决定先发制人。
这一日,张燕以“商议应对官军之策,分发最后储备粮草”为名,召集麾下所有大小头领,前往聚义厅赴宴。名义上是宴席,实则厅外埋伏了数百刀斧手,气氛肃杀,风声鹤唳。
头领们心中忐忑,但迫于张燕积威,又抱着或许真能分到一点粮食的希望,大多还是硬着头皮来了。聚义厅内,所谓的“宴席”不过是每人面前一碗清澈见底的稀粥和一小块苦涩的野菜饼。张燕高踞上首,脸色阴沉地扫视着下方神色各异的下属。
“诸位弟兄,”张燕的声音干涩而冰冷,“如今官军围困,山寨艰难,正是我等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之时!然,近日寨中流言四起,竟有人心怀异志,欲行那不忠不义之事,以我等兄弟的项上人头,去换袁绍的官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